APP下载

中西轴心时代文化特点比较及启示

2016-06-27唐祺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唐祺锋

摘 要 在轴心时代发展过程中,人类走向了道德意识的新的深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都是基于“轴心时代”所奠定的基础。本文以古代中国和古希腊为例,比较轴心时代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试图发掘“轴心时代”涵盖的当代人文意蕴,对我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轴心时代 文化 中西方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公开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了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理论,指出:“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轴心时代”理论的接受,对于我国当前文化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此,亟需挖掘“轴心时代”的当代文化价值,探寻我国开展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1轴心时代的内涵

“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这时候,我们今日生活中的人开始出现。让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时代。……这都是在几个世纪之内单独地也差不多同时地在中国、印度和西方出现的”。人类此时才形成自己的精神轴心,开始进行哲学思考,历史体认和美学追求,开始有了宗教信仰和价值体系。开始为种种问题寻求答案,力图建立社会秩序,在知识和精神两方面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创造力。

1.1何谓轴心时代

“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

上述所言,是德国著名学者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中提出的“轴心时代”(Axial Period)理论。其实,古代中国及西方的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不仅仅发生于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间也集中发生了许多非凡的事件,也曾有过伟大的新的精神创造,该阶段也是中国和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故我们在此把公元前800至公元200年间的历史阶段统称为人类精神历程上的轴心时代。

1.2轴心时代的社会背景

公元前800到公元200年间,东西方都创造着辉煌的古代文明,这些文明所达到的水平和对后世的影响。从整体上来讲,在东西方很难分出高低;在历史的同一断层,东西方出现了深刻而且相类似的文化现象。然而就其文明的某些具体领域、具体内容和具体特征而言,中国和欧洲却各有千秋。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诸侯混战,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明显的发展,官学衰落,私学昌盛,“诸子峰起,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秦灭群雄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并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汉代更是实现了铁器化,社会生产迅速发展。该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早期繁荣,特别是秦汉创造的文明,在世界封建社会史上占着突出的地位。

这个时期的欧洲则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古希腊时期,二是亚历山大利亚时期,三是古罗马时期。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希腊半岛早在公元前二十世纪就进入奴隶制社会,公元前八世纪即达到了繁荣时期,实行城邦民主制度,在某些方面有些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环境相对轻松,适宜于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一阶段,东西方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都相当的发达。特别是公元前334至公元前30年的“希腊化”时期,西方人创造了奴隶制社会的高度文明对后来欧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西轴心时代不同文化特点的比较分析

由于中西形成的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化特点,进而直接影响到各自文化的发展趋势。

2.1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观念

就地理环境而论,中华民族繁衍、栖息于东亚大陆,是一个大河文明的国家。北面是常年冰封的西伯利亚荒原,西南是高耸入云的昆仑山、阿尔泰山及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东南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内陆则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形成了与外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这种地理环境和半封闭的生存空间,极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形成。此外,周围的封闭与内陆的广阔,也为中国大一统帝国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环境上的可能。这也是为什么“统一、专制、中央集权”会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特色的原因之一。

古代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属于海洋文明的国家。地中海、爱琴海,带来了航海的便利。而境内山脉纵横,河流交错,把古希腊分割成一块块的小平原、小山丘,使之形成了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另外,古希腊境内的为关山所分割,为河流所阻隔的小块平原的地理特点,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是不适合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各城邦之内,由于利益关系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

2.2不同的国家建制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关系

城邦是古希腊政治内涵的主要概念,通常指独自拥有主权或行使自治的城市。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享有各种权利,同时又对城邦付出各种义务。不论是雅典的民主政体,还是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体,其共同点是都要召开公民大会,全体公民都可参加,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重要的权力机关,在政治制度上是公民参与、轮番而治。因此,城邦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轴心时代的中国也是邦国林立,但与古希腊的城邦制不同,中国是在原始氏族制没有彻底解体,从而带着浓厚的血缘色彩进入奴隶社会的,这就是从禅让制到传子制,在这种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法文化。在家庭内,家长是领导;在国家,君王是领袖。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家族本位的政治。”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的就是“家”与“国”之间的这种同质的关系。

2.3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气质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同样,环境对一个民族的影响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繁衍栖息的东亚大陆,一面临海,三面陆地,尤其是西北西南的高原、高山,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而境内又地域辽阔,气候地理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这种优越的内陆环境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自大、从容、保守,崇尚和谐等具有内敛特质的文化品位。产生于这种环境下的儒家伦理,提倡的是安贫乐道,修己正身,长幼尊卑,中正平和。

而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与大海为伴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发达的商业贸易的同时,还铸就了他们崇拜个人奋斗,开放、外向的民族性格。发达的海上交通,频繁的贸易往来,这就使这些国家形成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式的社会。史诗《伊里亚特》中有这样一句话“永远争取第一,争取超过别人”,这是古希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3中西轴心时代不同文化特点的比较分析

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行,轴心时代时期的文明中心的精神力量不断地向全球辐射,轴心期产生的文明终将遭遇和相逢,新的轴心时代应运而生。文化的全球化作为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势如经济的全球化一样势不可挡。树立多元化的文化观、全力打造合金文化、凸显文化创新活动应是我们当下开展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3.1树立多元、融合的文化观念

尽管中西文化形成的环境背景不同,但中西轴心时代一个共同的文化特点就是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文化”从来都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中。纵观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在没有接受任何外来文化的情况下而独立发展的。分析中西轴心时代的文化特点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要树立多元、融合的观念。我们要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之上,发扬轴心时代的文化精神,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一切有益成分,让我国文化建设活动永远鲜活。

3.2回归文化和谐状态,大力发展科技文化

现如今人们普遍认识到,要解决当前重重的社会危机,只有回到文化和谐的状态中去,和谐的前提下才能有利于文化的大发展。20世纪末,科技在国家的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也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促进现代科技的大发展成为了我国现行的一项基本的国策。科技文化正是实现现代化的推进器。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只有引进先进的科技文化与本民族的固有文化融合为一体,才有可能复兴自己的文化。即在大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将传统科技文化的价值体系在新的层面中同科学技术的适应性加以整合与分析,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中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道路。在全人类不同的文化之间,搭起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当然,这不是儒学的复兴,也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毁灭,而是形成中国特色文化的必经之路。

3.3凸显文化创新,科技伦理协同进化

当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开始不断融合,焕发出文化新的生命力。文化创新作为一种人所独有的文化特性在释放着自己的能量。科技与伦理的相辅相成以科学的文化精神为指导,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催化剂,有助于人们破除传统的文化密码,并且不断深化人们对整个文化世界和科技伦理的认识,为文化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正如波普尔所说的:“知识因创造而增长。”科技伦理建设之于文化创新的意义,也正是在于提升文化创新的基本内涵,进而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科技与伦理通过协同进化,以调适和变更现代技术框架,促成科学与人文的联姻,进一步激发了人类的文化灵感,推动两种文化融合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田汝康,金重远.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2] [英]卡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M].舒炜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90.

[3] 张京华.中国何来“轴心时代”(上)[J].学术月刊,2007(07):129-136.

[4] 宗宏岗.浅谈“轴心时代”的回归于中国现代文化现象[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129-130.

[5] 洪峻峰.回望“轴心时代”——“五四”文艺复兴的理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106-113.

猜你喜欢

中西方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