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黑白木刻中的“留白”处理

2016-06-27张一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留白主体创作

张一滴

摘 要 “黑白虚实”这个概念在绘画艺术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常见且重要的。“留白”无疑是绘画中创作的难点之一。黑白木刻有其独有的表现形式,独特的制作方法。所以“留白”的处理对于黑白木刻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三位老师的木刻作品,进一步强调了“留白”在画面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黑白木刻 留白 创作 主体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中国绘画、陶瓷、诗词等领域中。后来此技法渐渐被用到了其它绘画中,意即我们所说的“留白”。由于黑白木刻其特有的表现形式,独特的制作方法,“留白”在其创作中尤为重要。这里的“留”不再是“留”,而是“刻”,是主动为之,主动处理。此时的白色已远非未印施黑色前画纸的原始素白,它已经承载了画家丰富的情感和创作的智慧。

1留白突出作品重点

凡是绘画皆有主体形象,即为作品重点。画家通过对主体形象的精心塑造来表现特定的艺术主题。为了突出主体的形象,画家需要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和技法来进行主体塑造。在黑白木刻中,刀代替了传统的绘画工具——笔,这也奠定了黑白木刻的特征与传统绘画的不同,刀运行的地方即为白色。而“留白”就是映衬主要物体形象,突出主要表达主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俞启慧先生创作的画作《鲁迅与瞿秋白》中,“留白”这一技法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作为新兴版画的创导者和推动者,鲁迅和版画的关系源远流长。众所周知,鲁迅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之间的战斗友谊一直为人们所传诵,俞启慧先生将二人亲密无间并肩扶案的情景作为画面中心。采用了大面积的黑白对比,将画面中接近三分之一的面积进行了“留白”处理,刻意省略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只强调了两人的面部和动作,大量的白色作为图底画面中的“底”存在,成功地将鲁迅与瞿秋白二人的形象烘托而出。使得二人从外形到内心融为一体,很好地诠释了在当时的情况下,二者的深厚友谊。也使得整副画面主体突出,次序分明。

2留白增强视觉冲击力

按照色彩学的原理,“白”和“黑”应该最具有色彩表现时的塑造能力。常人眼中极为简单的“白”往往在画面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人们刺激的观看体验。从而也形成了黑白木刻独特的艺术魅力。

德国表现主义女版画家珂勒惠支善于用黑白木刻来表现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她的作品当中常常透露出画家对于底层民众的社会主义关怀以及对民众灵魂的表现。图2作品名为《牺牲》,是珂勒惠支作于1923年的版画《战争》系列中的一幅,画面中描绘了一位裸身的母亲站在战争的祭坛前,双手托举起一个婴儿,亲自将襁褓中的孩子敬献给了战争,母亲望着孩子的双眼充满了怒火和无奈。画面中母亲和婴孩的形象均用白色进行了刻画,大面积的黑色背景中突然被一圈极具张力的“留白”打破。线条粗壮,刀法流畅,画面上黑白对比强烈,刻画坚实有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留白”部分极为分明地将人性中所充斥的愤怒、畏惧等抽丝剥茧地展示给世人,让观者看后激情澎湃,激起民众的反抗意识。

显然,“留白”在此时具有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让画面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帮助画家抒发了内心澎湃的情感,使得画面的精神内涵无限升华,也使得观众受到了冲击。

3留白控制画面的节奏

“留白”与画面的关系,犹如音乐中的发声体与音色一样,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音色也不同;相对画画来说,不同地方,不同面积大小的留白所体现的画面节奏感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留白可以使画面看上去轻快而充满活力,有时候可以使画面显得沉着而稳健。“留白”绝对不是偶然的,它需要艺术家“经营位置”“意在笔先”。因为木刻不同于其他画种一样可以反复修改和调整,所以“留白”的节奏表达不但要取决于艺术家有熟练的表达技巧,而且还有在创作之初能做到成竹在胸。

木刻中的灰色是由大量白色的各式各样的点和线密集排列在一起产生的。灰色调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在大块的黑白之间,灰色协调了二者的对比关系,它们的衔接与过度,使黑白的对比增加了强弱和节奏的变化。使画面产生了不同的层次关系。而灰色的存在和多寡,依赖于画面当中白色的多少,所以说在黑白木刻中,各种“留白”的作用显得更加的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留白”控制了整副画面的节奏,也是一幅黑白木刻的灵魂所在。

当代版画家康宁老师的作品《琴》中,画家根据各种刀具的特性做出了各种转变,在块面与块面的碰撞中加入了张扬而又有冲击力的白色排线,这时的刀法显得自信而别致,一泻千里的力量感让观者叹为观止。作品充分利用了排线的“留白”方式体现了画面的韵律美,像刀与木碰撞出的琴瑟和鸣,看似突如其来的一道道排线,表面上砍断了某种联系,实则把画面的各种关系,点线面深刻地融会贯通了起来。背景的白色直线与主体物的曲线相呼应,画面的整体感显得非常强。画面灵动而有生机,看似随意的线条却使整个画面坐怀不乱,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黑白的转化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协调。

“白”虽然是无色之色,无形之形,但却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其意义正如无色的水和空气之于生命。随着时间的流逝,再绚烂的色彩都会褪去自己的光辉,唯有“留白”作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手段,将永远承载艺术家们无数的激情和创意。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猜你喜欢

留白主体创作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一墙之隔》创作谈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创作随笔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