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宠儿》中语言的喻指

2016-06-27赵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宠儿语言

赵兴

摘 要 本文将以喻指理论为指导,从口语化的表述和对《圣经》原文的喻指两个方面着手,对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进行分析,以探讨喻指的语言形式对非裔美国人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 《宠儿》 语言 喻指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罗杰·D·亚伯拉罕认为,“喻指的使用者在谈及某一事物之时转弯抹角,决不正面触及问题所在。”盖茨则认为喻指是在索绪尔的意指理论上添加了非裔美国人都能理解的转义,即通过非裔文化中约定的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符号进行交流的方式。《宠儿》是一本有关奴隶制的小说,在语言上借助非裔美国文化喻指手段则是莫里森小说在语篇上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将以喻指理论为指导,从口语化的表述和对《圣经》原文的喻指两个方面着手,对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进行分析,以探讨喻指的语言形式对非裔美国人的特殊意义。

1口语化的表述

非裔美国人在漫长的奴隶制生涯中,是几乎没有运用书面语进行自我表达的机会的。所以,口语化的表述则在其维持种族身份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而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正如其他非裔美国作家的作品一样,也试图将非裔美国人的经验由记忆和口头转化为书面形式,这些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丰富的喻指修辞方式和生动的口语性特点。

《宠儿》在开篇就将小说至于传说的氛围之中,黑人神话正是喻指民间口头文学形式的一个最好的范例:

镜子一照就碎;蛋糕里出现了两个小手印。两个男孩谁也没等着往下看:又有一锅鹰嘴豆堆在地板上冒烟儿;苏打饼干被碾成粉末儿,沿门槛撒成一条线。

主人公赛丝所居住的124号房子就像被诅咒了一样,鬼混飘荡,接连不断地发生怪事,周围的人不来拜访,从门前走过都要加快速度,连自己的孩子都因为无法忍受而离家,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18年前赛丝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宠儿。18年后,宠儿以人形现身回到赛丝身边,她作为鬼混与人间阴阳相隔而又具有神秘的性质和超能力,给活着的人精神上的折磨和惩罚。这是莫里森精心编造的离奇的超现实情节,而这样一个情节正是借用了非洲的传说,鬼神与人类是在不同时空中生活着,但是能够相处。死去的婴儿再次归来,已不是人间脆弱的婴孩,相反,具有很强大的邪恶力量。它使人不能认识自己,因为“镜子一照就碎”,而且让活着的人身心都被封闭,粉末状的苏打饼沿着门槛铺成的一条线就是一道防线,心灵永远地停留在了这个禁区。这种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情节事实上从侧面指涉了历史中那段黑人不愿意回首的奴隶制岁月,不敢正视,却又无法逃避。

2对《圣经》原文的喻指

非裔美国人原本的种族文化对莫里森的小说写作提供了灵感和来源,事实上,非裔美国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喻指都是出自《圣经》,跟黑人对英语的学习也有很大关系,他们最早接触英语文字的时候,使用的课本就是《圣经》。在圣经的洗礼和教化下,他们发展了属于自己独特的非裔美国人基督教文化。

《宠儿》这部小说的名字是以塞丝杀死的婴儿的名字命名的,意思为最爱的人,这个名字既然是塞丝起的,那就说明宠儿是她最爱的人。宠儿这个称呼实际上是出自圣经《新约·罗马书》,小说扉页的引文“那本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之为我的子民;那本不是我的宠儿,我要称之为我的宠儿”就暗示了一定的喻指关系。这段文字的本来的意思是那些不曾受到命运眷顾的人们将受到神的怜悯,而《宠儿》中,“六千万甚至更多”的黑人奴隶是受上帝眷顾的“宠儿”吗?莫里森将牺牲个人利益的死亡奴隶的人数放在小说的扉页,借用宗教感召的庄严肃穆,与圣经原文引用的上帝的神旨进行对比,使小说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承载感。而《宠儿》中的塞丝、萨格斯、保罗·D等,这些走过奴隶制岁月的黑人奴隶们因为残酷的奴隶制将痛苦的回忆埋在心底,不敢触摸,他们是上帝的宠儿吗?这样,不管是小说的名字,还是扉页的引文,都成了小说的重要线索。

莫里森在引用《新约·罗马书》的时候,将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以借用圣经引文的喻指方式展现了出来。在《旧约》中不能算作上帝子民的人,在《新约》中得到了承认。《旧约》和《新约》的这种对立实际上喻指了现实中黑人奴隶的生存状况,小说中的人物不再被束缚于旧约法则,而是由压抑到乐观面对,最终得到心灵的释然。

3结语

黑人奴隶们丧失了最基本的人身权利,其种族文化也不具有合法和正式的传播途径,所以黑人奴隶只能运用喻指的方式进行沟通。莫里森在小说《宠儿》中的语言保留了非裔美国人特有的种族文化,以口语化的表达以及对《圣经》原文的喻指等喻指性的语言表明非裔美国人的智慧,并反映了一个种族在身不由己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为了争夺自己的话语权和建立自身文化身份的信心和顽强向上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程锡麟.当代美国小说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 勒·克莱尔.“语言不能流汗”——托尼·莫里森访谈录[J].少况译.外国文学,1994(1):25-26.

[3] 托尼·莫里森著.宠儿[M].潘岳,雷格译.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

[4] 章汝霖,周群,托尼·莫里森小说《宠儿》语言与权力现象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28-31.

[5] 朱小琳.回归与超越—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喻指性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宠儿语言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短视频因何成了宠儿?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对语言磨蚀的补正之道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驯马师也能是时尚宠儿
论语言的“得体”
从《宠儿》透视美国黑人女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