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2016-06-27吴秀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情感教育小学生

吴秀芬

摘 要 情感教育与智力教育共同构成了小学教育的全部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一项意义更为深远的工作。情感教育不仅关乎个人教育的成败,而且关乎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文章从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入手,对小学生情感教育现状进行解读,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小学生 情感教育 《品德与社会》

无论古今中外,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便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情感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和重点。人类社会对情感教育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而且,情感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还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1情感教育简介

情感是道德发展的驱动力,情感教育是完善人格、培养情感的重要方式。

1.1古代中国情感教育

就中国的情感教育发展情况而言,情感教育围绕着人性和基于人性而产生的情感而展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在众多的学术流派当中,儒家的主张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此,古代中国的情感教育理论呈现出连贯性强的特征。儒家在推行情感教育时,强调了两点内容,其一是情感推移法;其二是情感陶冶法。情感推移法是指以自己的情感体验为基础,想象和感受他人在遇到某种情形或状况时,应该作何反应和如何应对。情感陶冶法是指将某个人置于某种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为人处世能力的方式。换位思考的情感教育法在儒家的推动之下,成为古代人与人处理情感问题的重要方法,它也会社会评价某个人道德意识强弱的重要尺度。礼乐化育的陶冶法成为培养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径和可行办法。

1.2外国情感教育

通过对国外不同阶段、不同流派教育理念进行研究,笔者总结出三条较为明显的特征:

首先,理性教育指导情感教育。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是互为表里的两大教育内容,情感教育是理性教育的基础。理性教育是实现自身发展和培养自身品质的基础,理性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情感教育效果的优劣。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体,人既是道德的承载者,也是情感的主导者。人可以通过理性思考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正是人优越于动物之处。

中世纪,上帝统治着西方社会的精神生活。当时人们认为人一切优秀的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均来源于上帝的恩赐。因此,情感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导民众爱上帝。

最后,人类需要是情感教育的归宿。随着思想启蒙运动的开展,人类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情感教育服务的对象也从上帝转移到人类自身。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情感教育回归人类生活提供了技术基础。

1.3当代中国情感教育

现阶段,中国小学教育中推行的情感教育方法既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受到外国教育模式的影响。道德情感教育围绕个体的切身体验而展开,在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端正人生态度、培养健全人格和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具体操作中,它提出了微观和宏观两个要求。从微观角度讲,又可细化为对人的要求和对己的要求。道德教育的宗旨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换言之,对自身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期待,但对他人不能做过高的要求和赋予过多的期待。从宏观角度讲,个人对社会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具备必要的奉献精神。

2培养道德情感的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教育的重要阶段,其思想的可塑性较强。教育者需要根据教育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工作。

无论是学习何种知识、掌握何种技能,人类均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理论学习;二是经验积累。理论学习是指按照一定的逻辑方式学习相关的含义、特征、理念等,学校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便是通过学科化的方式进行的。经验积累是指学生通过在日常实践中亲身经历并且深刻体会而习得某种情感的方式。相对而言,后者在我国传统的中较为缺乏,今后的教育工作需在此加大力度。

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致使情感教育缺乏推广的空间。教育体制改革,为情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就情感教育的具体内容而言,应该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部分内容是学习本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积累下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为人处世的智慧,另外的内容是在具体的交往中时常总结和反思,学习身边优秀同学处世的方式和技巧。

3结语

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情感也是一个人一生终需要面对的课题。就情感教育而言,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文化之间,既有相通之处,也必然体现民族的特色。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对外国优秀文化进行学习,是丰富情感教育方式和充实情感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学校在完善小学生的人格修养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 宋宁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方法思考[J].速读(下旬),2015(8):74.

[2] 王胜男.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5(21):81.

[3] 王社清.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学生品德养成途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0):151.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情感教育小学生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