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

2016-06-27叶丹青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叶丹青

摘 要 现今网络流行语已成为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与社会交流的重要载体,更像一股强劲的时尚潮流丰富着大学生活,但这种网络流行语对校园文化和学生的学习、成长产生着一定影响,当然也对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种类,形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挑战和压力下,相应的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策略

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并且用于网络平台上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它的出现范围很广,比如聊天、网络论坛(BBS)等各种网络聊天交流软件,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中人与人互相交流中次数较高的字词、短语或特定的句子。网络流行语主要特征体现在通俗易懂、省时易记、形象生动、娱乐时尚、诙谐幽默、高频传播等特征,深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特别是在95后的大学生群体中蔓延,传播非常广泛且传播速度快。在网络流行语的冲击下,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产生的背景和种类,来剖析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的困难,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待新事物的出现,正确应对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力争引导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有正确认识,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自我辨别能力,将网络流行语的正能量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结合,把学生工作做得更好。

1网络流行语的类型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从今年的流行语来看,网络语言又进一步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形态与特征,同时充满了浓厚的趣味,如:“你是我的小苹果”、“屌丝逆袭高帅富”、“感觉萌萌哒”、“成绩好就是任性”、“我也是醉了”、“双十一剁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分析网络流行语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普通网络用语

普通网络用语主要指形象相似、比喻意义、字母缩写、发音相似、符号等方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词汇。如“1314(一生一世)”、“70885(请你帮帮我)”、“RPWT(人品问题)”、 “BTW (By the way )” 、“ASAP 是(As soon as possible )”、“斑竹(版主)”、“鸭梨山大(压力很大)”、“^_^(表示眯着眼睛在笑)”、“稀饭(喜欢)”、“给力(作为形容词,意思为很带劲;作为动词,意思为给予力量)”以及在新华字典中编入的“囧”字等,都属于普通网络用语。

1.2旧词新意型

把旧词常见意义抽象出来,表现为新的词汇,进而表示新的含义。如“蛋白质(笨蛋 +白痴 +神经质)”、“大学(大概学学)”、“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杯具(悲剧)”、“沙发(在论坛里的通常含义是第一个回帖的人)”、“顶(支持)”等等。

1.3网民在利用网络中聊天时自创、广泛流传的网络俏皮话

如:“你懂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刷牙”、“有钱就是任性”、“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周一到周五”、“是镜子总会反光的”、“现代人的红楼梦就是:分红,买楼,还做梦。”、“孔子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子帮你解决”、“宁愿胖得精致,也不愿瘦得雷同”、“别拿你的木马,挑战我的密码”、“再牛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等等。

1.4从社会热点事件衍生出来的网络流行语

如“恨爹不成刚,恨娘不成玉”则分别指代河北大学飙车案和宁夏吴忠青年举报“官二代”遭“跨省追捕”事件。

2网络流行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网络流行语犹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慢慢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中,像这种流行语的传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分歧,它的传播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利有弊,是一把双刃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一定的压力。

(1)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在内容上话语规范、叙事宏大,在情势上语境严明、语词固定,而网络流行语与之相反,话语时尚新奇、诙谐生动、不规范。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造成熟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教育者与喜爱网络流行语体系的大学生的不对称。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很难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流行语不屑一顾,抱着不关注、不了解、不学习的态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不利之处,增加了对学生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难度,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上加难。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新鲜感,学生对其兴趣不高,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困境。

(2)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新的教育生活环境,并且也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尽快转型。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深刻理论知识下去教育学生,但与现实生活脱了节,没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缺乏了针对性。教育最终是为了回归生活,使受教育者充满智慧和提升生活质量,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如今,身边的网络越来越发达每时每刻都影响着人们生活,对于校园也是一样,各种电子设备的使用增加了人们对生活中大小事情的网络化,而网络流行语就是网络生活中产生的,在一定情况下充当着教育的工具,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生活的趣味,在一定基础上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网络空间是非常广泛,在教育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使学生从中掌握了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受教育者的地位提升,这也是教育模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3网络流行语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3.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理论研究,融入网络生活和网络社会

随着网络流行语流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同时对大学生思想冲击不容小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压力,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中。在网络流行语的挑战下,以往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形式跟目前实际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不太相对应。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要有辩证思维,既要看到网络的有利影响也要看到负面影响,要正确认识出现的各种新颖事物,了解它、掌握它抓住好的地方,为思想政治教育做工具,网络时代的到来要求每位思想政治教育者尽快融入新环境、学习新知识、使用新工具、学习新技巧。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着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尽快认识和接收网络流行语,从中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状况。还积极融入到大学生网络文化生活中,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及时跟学生进行网上交流,从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们在网络空间的交往、学习、娱乐方式的动态。其次,网络流行语现象已经折射出教育是不断的进步、不断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时刻关注着社会发展动态,了解社会、了解学校、了解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也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各个部门的综合协作,指导大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流行语。

3.2准确理解网络流行语,及时关注大学生思想心理动态

在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现象下,要求教育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学生接触的新事物,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去伪存精,提升自己工作能力与社会同步、与学生同步甚至超前才能做好工作。因此,教育者平时需了解学生生活中广泛传播和使用的网络流行语,有利于及时关注广大学生的心态、观念、思想、诉求及其变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份力所能及的策略。

3.3合理运用网络流行语,减少代际分化效益,平等对话大学生,增进有效沟通

教育者会认为自己是权威人,从而向教育对象灌输教育内容,导致无法与大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在网络虚拟社会中,网民的性别、年龄、相貌和教育程度等处于隐性状态,网民在虚拟社会中的地位相对现实社会更趋平等。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能更广泛地了解社会信息,大胆提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观点。实践表明,无论是网络交流,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交流,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与大学生沟通时,若能对网络流行语做到运用自如,将极大地促进与学生的深入交流和有效沟通,有利于改变思政教育工作者实际工作中的单调乏味,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艺术。因此 ,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挖掘网络流行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4结语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生活方式的时尚风向标,其体现出独有特性多样性与多元化、创新与个性化、潮流性与时效化等特点,网络发达的今天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发展给与指导和帮助。因此,不论你是“菜鸟”还是“大神”级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对网络流行语,只有努力 hold 住,从细微处入手,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真正有的放矢,更好地培育学生;才能让思想教育的火种不断燃烧出新的生机;才能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燕琼.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3):75-78.

[2] 曹梦雨.网络流行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3(5):170-171.

[3] 周军军,杨凯,梁鹏.网络流行语:提高辅导员工作效力的新载体[J].中国冶金教育,2013(6):70-72.

[4] 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65-67.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