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生性格优势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

2016-06-27李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心理学辅导

李静

摘 要 针对目前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将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方案可以应用于高职课堂教学中,以实验法验证其干预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在自我概念、自我信心及目标制定上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学生的生涯决策能力显著优于控制组,说明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心,提升职业规划能力效果显著。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辅导 职业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基础学科专业在就业方面与其他专业技能型学科相差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和就业的积极性。这其中有市场需求和专业设置局限的因素,更与高职生在就业中缺乏客观的目标以及有效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自身原因有关。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基础专业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1理论简介及研究背景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等人倡导的心理学研究新领域,主要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认知过程、人格特征以及创造力。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它一反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理论,致力于从建设性的层面来研究和探讨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拓宽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视野。

2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2.1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现状

(1)高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主动性不强,行为滞后。一项由北森测评网、新浪网和《中国高职生就业》杂志共同开展的“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没有规划的高职生有62%;规划不够明确的有33%;极少的高职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约占5%。这显示高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主体性不强、行为滞后,其结果是在校学习期间不能全面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无法形成一个明确的择业意识。

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高职生提高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更好地认识自我,进而规划自我,实现理想。

(2)高职生的职业选择与职业价值越来越趋向功利化。当前高职生对职业的价值判断趋于务实主义,追求实惠,功利化倾向在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当中存在。基础专业的高职生工作面窄,且大多数工作内容属于非创造性盈利工种,但是在职业的去向上,他们普遍希望到大城市、大单位、待遇好的地方。在职业的选择、就业的选择中,没有从自身专业特点、个人能力条件和社会需要出发。

2.2积极心理学可以调适基础专业高职生就业产生的心理问题

从目前来看,基础学科专业的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后,由于专业的缘故可以从事的工作种类相对较少,受到的青睐度较低。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基础学科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也是所有专业中排名最为靠后的。

这种就业市场的差异使得基础专业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调查发现,和应用型专业学生相比,基础学科的学生在进入学校时,就从高年级学生那里了解到本专业的就业难度,感受到了就业的负面压力。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碰到很多以前从未有过的遭遇,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当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时,往往就很容易产生焦虑、郁闷、放弃的心理。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基础专业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可以帮助他们客观进行自我生涯规划,在精神上、心理上成人、独立,从而具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同时,帮助高职生建立科学的择业观,及早了解社会,降低基础专业高职生就业压力。

3积极心理学对基础专业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

3.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树立“积极心态”

对就业较难的基础专业高职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其科学就业观,树立正确积极的心态对待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基础专业高职生认识到职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自身专业与职业需求的关系,树立二次甚至多次就业的观念,积极就业;其次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增强就业信心。这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加入积极心理学因素,让基础专业高职生调整自己对待就业压力的心态,形成就业压力是相对的意识。

3.2营造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氛围与育人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积极的组织氛围可以对个体积极品质的形成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时的工作,应着眼于学生成长,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为高职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全程化、立体化的指导与服务。

3.3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都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可能,所以要重视人的积极性,通过创设相关情境引导个体健康成长。在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主体是高职生自己,高职院校的角色只是提供一种方法、工具,帮助高职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因此,基础专业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以人为本”,贴进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特点、市场需求等方面从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今后职业与人生发展紧密相关的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自身成长、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总结,最终把个人的成长需求转化为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梁挺,邓怡平,郑浩轩.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08).

[2] 薛香.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J].琼州学院学报, 2010(06).

[3] 何瑾,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3).

[4] 常万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心理学辅导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