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问题探讨

2016-06-27许艳芳

2016年19期
关键词:会计确认股权激励

许艳芳

摘要:股权激励,作为现代企业对员工长期激励的管理手段,主要是一种以公司股票为主要标的,使被激励者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本文对股权激励会计确认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希望有所启迪。

关键词:股权激励;会计确认;伊利乳业

一、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概述

现代企业广泛采用股权激励方式,主要是希望解决企业所有者与员工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经营者)之间目标利益不一致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促进公司员工和所有者之间利益趋向一致,激励公司员工为所有者创造更多价值。

针对股权激励是否需要在会计报表中显示出来,国内外并没有太大争议。争议一直比较大的,是对于股权激励的确认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股权激励是作为权益还是作为费用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另一方面,股权激励是作为费用还是作为利润分配一部分处理,即是否确认股权激励中的费用。

二、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的研究

Miller和Crystal赞成对股票期权进行费用化处理,他们认为对普通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赠与股票期权的行为,可以起到对其的激励作用,因为在赠与过程中,企业承担了期权赠与的经济成本,不会仅因在收益中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情况而放弃使用期权。在公司价值中已经反映了股票期权的经济成本,即使股价因公司确认期权费用而做出调整也只是纠正股票计价的错误,而非导致股票计价的错误。确认股票期权费用真正地将股价和公司利益联系起来;股票期权是有价值报酬形式,因此肯定是公司的成本。

Mccann也赞成将股票期权费用化,他认为对股票期权不确认报酬费用,破坏了会计的中立性,即对经济实质相同的交易做了不同的会计处理;股票期权费用化降低了企业内部人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将股票期权费用化并不意味着股东增加了一项新的重大成本,会计上无论是否,股东都承担着期权成本。

国内学者对股权激励的会计确认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观点:

(一)费用观。股票期权属于职工薪酬的一部分,公司通过给员工赠与股票或者期权来补偿员工将来提供的服务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根据配比原则,这种补偿成本的总额应计为费用。

(二)利润分配观。股票期权是对被授权人作为人力资本提供者应该与财务资本提供者股东共同分享企业剩余的观点的体现。经理人股票期权是经营者参与企业剩余分享的一种主要方式,是股票期权计划的实质所在,因而提出对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利润分配观”,并由此提出经营者是“非股东所有者”概念,以及将股票期权反映在“拟新增资本准备”账户中。

(三)特殊权益观。在行权以前,股票期权的所有人并不享有所有者应享有的权利,因此,不符合权益的性质;另一方面,股票期权的结算将导致股票的发行,股票是一种权益工具,它的发行,公司不必也不存在向另一方转交资产和劳务的义务,因此,股票期权不符合负债的特征,而应属于权益一方。

(四)负债观。负债的经济特征就是经济利益的流出。企业与经理人员签订股票期权合约,经理人员不是无偿获得股票期权的,实质上是一个经理人提供智力服务、企业购买这种长期服务的交易过程。企业将来行权时让渡相当于股票期权价值的经济利益给经理人员。这完全符合负债的经济特征,应将股票期权确认为负债项目。

(五)或有事项观。应将经营股票期权看作企业的或有事项。并按照或有事项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将股票期权确认为企业的“或有股本”和一项或有资产。而此种观点与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企业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相冲突。

三、对伊利乳业的案例分析

(一)伊利乳业事件综述。2008年1月31日,作为国内乳制品龙头企业的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伊利股份)公布年报预告,经财务部门测算,因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依据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算权益工具当期应确认成本费用,导致公司2007年度报告中净利润将出现亏损。由于公司年报与市场预期差距很大,“预亏”导致当日伊利股份放巨量跌停。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规定,通过对伊利股份的测算,公司股票期权授权日的公允价值为14.779元/份。公司预计所有激励对象都将满足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规定的行权条件,按照股份支付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将对公司等待期内的经营成果产生一定影响,损益影响总额14.779*5000万=73895万元,公司分别在06、07年摊销25%、75%,这样,对2007年的影响为55421万元,伊利股份2007年度亏损约为2.2亿元左右。EPS为-0.23元/股。

如此看来,伊利股份股权激励费用总额为7.3亿元,2007年公司需摊销大额股权激励费用已在预料之中,但出乎意料的是摊销额度之大,竟然使原本盈利三亿多的财务报表表现出巨额亏损。伊利股份是上市公司,一直以来给资本市场的形象是健康成长并持续增长的,在投资者看来,其利润应属于全体股东所有,但伊利的实际做法却是“高管拿公司全年的盈利来给自己买股票”,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另外,根据中国证监会重大信心及时披露的要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早已确定,若对本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应予以及时公告,而伊利股份2008年1月31日才予以公告。同时,在伊利公司无任何不利信息、大盘火暴。股价连创新高的2007年第三年度,基金公司却先知先觉的集体减持了公司的4000余万股票,这一现象令人费解。

(二)伊利股份股票激励的会计确认

1、股票期权费用化。在新准则下,股份支付的成本直接影响损益,若同行业不同的会计企业之间采取不通顺股权激励方式,或不同力度的股权激励,以及基于新准则采用新的股份支付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利润的绝对值和相对值。伊利股份正是由于按照新准则的要求将股票期权费用化,才导致2007年账目亏损。而剔除股票期权费用化对2007年伊利股份的影响后,2007年度经营性净利润并没有发生重大波动。这一点也可以从2007年底股权激励计划达到行权条件,即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比上年增长17%,主营业务增长率达到20%。

2、使用公允价值。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大量引入公允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但并未规定具体定价模型。采用估值技术确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市场参与者在金融工具定价时考虑的所有市场参数,如标的资产的现行价格、期权的协定价格、瞬间的无风险利率、权利期间的长短和标的物价格的波动率等。根据伊利股份的测算,公司股票期权授权日的公允价值为14.779元/份,公司预计所有激励对象都将满足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规定的行权条件,按照股份支付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将对公司等待期内的经营成果产生一定影响。损益影响总额为73895万元。而2007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实现净利润33064万元,由于正常的经营活动无法抵消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伊利股份2007年度亏损在所难免。

伊利事件说明股份支付准则对股票期权费用化的处理实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而股票期权的价值在于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而进行企业剩余的分享。(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大股东控制权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周仁俊.会计研究,2012.5

[2]《股权激励影响风险承担:代理成本还是风险规避》李小荣,张瑞君.会计研究,2014.1

[3]《股权激励会计处理问题研究》冯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6

[4]《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研究》王旗.山西财经大学,2015.6

[5]《我国股份支付会计问题研究》郑矿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5

猜你喜欢

会计确认股权激励
关于预算会计中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探讨
励德?爱思唯尔公司的高管薪酬体系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