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生态学在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2016-06-27王园园朱桂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荆州市

王园园,朱桂才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5)

景观生态学在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王园园,朱桂才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5)

[摘要]针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诸如雾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为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创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探讨了该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现状,并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对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绿地系统规划;荆州市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诸如大气污染、城市热岛、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因而城市景观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面貌,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有必要建立生态城市[1]。近年来,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城市绿地规划中关注的热点[2,3]。运用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整合城市绿地资源,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可以使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景观生态学从尺度和景观2个方面研究城市的环境、生态、地理等问题,并同时探究景观的结构和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绿地不仅满足了人的视觉享受,也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产生积极的作用,而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结合,不仅满足了社会的需要,而且创造了高质量的生活环境,使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融为一体。近年来,湖北省荆州市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原则在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城市绿地的结构不完整仍有待改进,斑块分布不合理,缺少中型尺度的社区公园绿地斑块;没有很好地贯彻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不利;廊道绿地缺少,斑块绿地之间不能形成联系,环城林网林带结构与功能同样需要改善;主城区绿量亟需增加,植物树种的生境普遍较差,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树种的选择搭配不合理,缺少地被层及藤本类植物。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对景观生态学在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改变城市面貌和改善居民生存环境提供帮助。

1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现状

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的布局主要为多点辐射式的混合结构,按照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的原理,可归纳为以城市建筑为基质、以两圈三带为廊道、搭配多元的斑块系统的结构布局(图1,来源于湖北省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①廊道。由城市中心外侧主要道路防护林带围合的城市内环生态圈以及荆州古城墙和护城河水系形成内城生态圈;两侧宽度为6~15m的滨河景观带以及西干渠和太湖港的生态景观带。②斑块。主要包括城区内的中山公园、体育公园、烈士陵园、文湖公园以及街道游园和学校单位等附属绿地。但目前存在绿量不足、分配不均以及结构不合理等缺陷。

为实现改善荆州市城市环境的目标,应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出发点,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完整的 “生态基质——绿色廊道——绿色斑块”生态绿地系统。具体而言,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注重荆州市所在江汉平原地区的自然地貌特征,运用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提升城市的历史涵蕴,结合历史旅游的定位来创建独特的水乡园林城市。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发挥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多种功能,最终构成完善的绿地系统网络,创建最佳的人居环境。

图1 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布局图

2景观生态学原理在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2.1斑块—廊道—基质原理

景观在结构层面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部分。斑块通常与周边环境在表面和形状上有差别,但同时具有内部联系,是景观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4,5]。

表1 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分类表

荆州市绿地系统主要由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等构成,其中斑块数量依次为街头绿地>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表1)。街头绿地受人为干扰的影响大,多样性高,破碎度高,干扰强,各斑块面积小,生态功能较弱,破碎化严重,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园绿地多样性高,破碎度低,斑块面积大,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分布于城市外围,其数量和质量未能达要求,且空间格局多样性不足,均匀度和破碎度低。

廊道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表现为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同时包括了树木的种类和数量选择[6],其中道路为城市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运输,具有通道和阻隔的双重作用。

基质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起到增加景观多样性和稳定性的作用。对荆州市来说,中心城区居民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的分区情况不合理,景观结构中基质和廊道、斑块之间缺少物质与能量的流通[7]。

2.2景观连接度与景观连通性原理

城市景观包括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当景观破碎化严重时,连通性高而连接度低。景观构成的连接度与功能的连接度存在着紧密关系,其中景观构成的连接度是多数景观生态过程的理论依据。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提高城市景观的连通性,而且要考虑提高城市景观的连接度[8]。

荆州市中心城区城区内目前有60余条道路,串联了主要的景观绿地,但景观连通性较低(图2,来源于湖北省荆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结合城市道路改造,对荆州大道、东方大道、江津路、北京中路、塔桥北路、南环路等进行道路绿化建设,道路绿化覆盖面积264.5公顷。

图2 荆州市中心城区部分道路绿化系统布局图

2.3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原理

景观异质性是资源在空间上的变异程度,对其他生物群落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9]。城市景观格局的环境组成和景观各元素间的不平衡导致景观异质性,这对景观的布局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10]。景观异质性表现在景观单元的构成和功能方面,涵盖了斑块的丰富性、物种多样性和布局的多样性,并间接反映了景观的多样性。

荆州市内江网众多,主要包括长江、沮漳河、太湖港、长湖、海子湖、荆襄河等,中心城区有护城河、西湖、北湖、西干渠、洗马池、荆沙河、江津湖、便河等,据此可以选择多种公园类型,建设独具特色的平原水网景观。同时,荆州市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其独特的荆楚文化、三国文化是荆州市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有利条件。因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须要考虑城市的文化特征和生态特点。

3景观生态学原则在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3.1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生态安全原则

作为城市空间的主体,所有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都应满足人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安全、舒适美观、功能完备的城市空间营造,已成为荆州市城市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荆州市的城市规划须以人为本,将保护资源、保持水土、改善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功效作为重要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地震、火灾、洪水等突发状况,切实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因此,在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中构建了防灾避险疏散公园作为防灾避险的场所。

3.2整体优化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应考虑居民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要从整体出发,对整个区域内的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使区域结构与区域特征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寻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最终达到结构和功能整体优化的目的[11]。

城市中的广场绿地、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共同构成完整的城市景观体系。将荆州市绿地系统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将生态整体性和景观异质性原理作为核心理论;以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正确鉴别和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使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发展协调一致。

3.3独特性原则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要体现独特性原则,即体现荆州市独特的楚文化和三国历史文化,不能沿用旧形式,避免丧失城市的独特魅力[12]。依托完整的古城墙,充分体现荆州市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能够表现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各个方面紧密结合,尽可能地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

荆州市的水系对城市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在构建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时要结合其独特水系,有效地发挥水乡园林特色,加强滨河绿地、沿江景观带建设。以城区内的护城河、西干渠、洗马池、荆沙河、江津湖、便河等水体为重点,建设具有平原水网特点、以水为主导景观特色的水乡园林城市骨架。

4结语

将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原则应用到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中,不仅可以使得城市空间环境更合理,结构更稳定,而且符合生态城市发展需求,最终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浅谈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0,36(4):10~12.

[2]王子敬.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规划方法研究[J].科技风,2009,2(3):110~112.

[3]赵华萍,戴少伟,鄢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展[J].绿色科技,2014,(9):144~147.

[4]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J].生态学杂志,2000,19(1):42~52.

[5]徐志豪,谢浩.景观生态学与园林生态城市建设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2):45~47.

[6]董延龙.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5):14~15.

[7]肖笃宁,高峻,石铁矛.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6):813~820.

[8]吴昌广,周志翔,王鹏程,等.景观连接度的概念、度量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10,30(7):1903~1910.

[9]李哈滨.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领域里的新概念框架[J].生态学进展,1998,5(1):23~33.

[10]李春玲,李景奇.城市景观异质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21(1):84~86.

[11]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2]陈蓉.现代城市绿地特色的营建[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收稿日期]2015-12-10

[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2014BBB022;2013BCB100)。

[作者简介]王园园(1990-),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通信作者:朱桂才,zgchn@126.com。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15-0021-04

[引著格式]王园园,朱桂才.景观生态学在荆州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3(15):21~24.

猜你喜欢

景观生态学荆州市
捉迷藏比赛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试论城市森林体系中城郊型森林公园的生态意义
旅游度假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景观生态学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荆州市2016年校园足球锦标赛开赛
现代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水和谐”城市建设——以荆州市为例
转变作风谋实事 履职尽责惠民生——荆州市荆州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纪实
Read and M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