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6-06-27陶珍魏玲玲王颖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二维超声时间敏感性

陶珍 魏玲玲 王颖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 超声诊断科,广东 深圳 518067)

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陶珍魏玲玲王颖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 超声诊断科,广东 深圳518067)

【摘要】目的探讨中孕早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1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均先后行二维超声扫描及STIC筛查。分析其随访结果和比较各项检测方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水平。结果联合检测诊断CHD的敏感性水平、特异性水平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常规二维超声及STIC技术单一检测,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联合检测诊断CHD的阴性预测值高达99.9%。结论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应用于CHD病症的诊断在临床上,可提高诊断效率,漏诊率及误诊率均较低,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二维超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敏感性;特异度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胎儿先心病,为胚胎时期心脏和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可引发新生儿死亡。相关数据表明[1-3],CHD发生率高达8%~12%,其中半数为严重畸形,半数以上患儿在出生后1年内死亡,该病症已经成为我国新生儿死亡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中孕早期CHD筛查的效果及质量对于降低畸形儿出生率及围生期胎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既往医学临床多采用二维超声相关胎儿四腔心切面对CHD进行筛查,但易发生误诊和漏诊[4],故而探讨一种更为有效且简便的诊断方法为目前CHD临床诊断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本文于此社会背景下,主要就以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在中孕早期CHD筛查中的应用效果作为研究方向,为该病症的临床诊断鉴别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本次研究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归纳,兹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本院行胎儿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12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20~37岁,平均(27.4±2.3)岁;孕周14~20周,平均(17.3±1.4)周。

1.2筛查方法

1.2.1仪器与设备以IU-22(2007版)四维超声仪器(飞利浦电子公司生产)为主要筛查仪器,四维容积探头RAB4-8L,频率5~8 MHz。配有QLAB软件包,拥有STIC技术功能支持。

1.2.2筛查步骤所有受检者均于身心放松状态下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嘱咐孕妇屏住呼吸,于胎儿未进行身体运动时,以心间四腔心作为扫描容积数据的初始切面,观察胎儿心脏结构,注意胎儿心脏位置、大小比例及各瓣膜情况。而后对四腔、主-肺动脉长轴、上下腔静脉、左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动脉导管和降主动脉双弓长轴予以扫查。续后由拥有丰富胎儿心脏检查经验的医师根据获取的标准图像对胎儿心腔容积信息进行分析,明确其中异常病例。检查结果经由另一名医师复核确定后,记录异常病例的影像学情况。

所有受检者再行三/四维超声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筛查。为孕妇取常规仰卧位,放置容积窗以包含所有感兴趣区(包含胸骨旁四腔心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据胎体大小及探头距胎体距离调整扫描角度。嘱咐孕妇保持静止屏气,屏气6~8秒激活自动容积按钮,3~6秒内探头自动扫过预先选定组织,获取图像。采集完成后,由拥有丰富STIC检查经验的医师观察并分析容积数据,经由另一名医师复核确定后,将容积数据库予以保存,最后采用四维处理软件(4Dview)进行脱机分析。所有受检者均接受为期1年的随访。

1.3观察指标以CHD常见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筛查结果。同时,将常规二维超声检查、STIC筛查及联合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作为评价其在中孕早期CHD筛查中应用价值的依据。

1.4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检验方法采用t、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随访结果分析随访结果,1200例受检孕妇中有20例确诊为CHD。患者检查结果为:6例随访结果为VSD,二维超声检测结果与其符合5例,1例漏诊,STIC检测出5例,1例漏诊;3例随访结果为HLHS、心轴右偏,两种检测结果与其相符;2例随访结果为SA、SV、PTA,二维超声均误诊为SA、SV,STIC皆误诊为SA、PTA;4例随访结果为TR、卵圆孔增大,两种检测结果与其相符;2例随访结果为TOF,二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例漏诊,1例误诊为VSD,而STIC均准确测出;2例随访结果为右房偏大,二维超声和STIC均漏诊1例;1例随访结果为VSD、心包积液,两种检测结果同其一致。详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对比情况表

2.2不同检查方法诊断CHD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结果随访结果表明,20例患者确诊为CHD,其中常规二维超声测出CHD阳性14例,漏诊6例;STIC测出CHD阳性16例,漏诊4例;联合检测测出CHD阳性19例,漏诊1例;另1180非CHD患者中,常规二维超声测定CHD阴性1157例,误诊23例;STIC测出CHD阴性1170例,误诊10例;联合检测测出CHD阴性1178例,误诊2例。详见表2。

根据不同检测方法诊断CHD的统计情况可知,常规二维超声及STIC技术诊断CHD的敏感性水平、特异性水平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两两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检测阴性预测值高达99.9%。详见表3。

表2 3种检查方法诊断CHD结果一览表(例)

注:+:检出病例;-:漏诊病例

表3 不同检查方法诊断CHD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结果表(%)

注:与单项检测结果比较,P均<0.05。

3讨论

CHD为医学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畸形,致死率高。秦越等[5]学者认为,针对该病症,需早期根据患儿具体病理类型予以针对性的预防和诊疗。因此,采取一种有效的筛查方式对胎儿心脏进行早期检查具有临床探讨价值。常规二维超声诊断依然是目前用于诊断CHD的主要技术手段,但是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领域却缺乏明确且系统化的诊断规范及扫描方法[6]。随着近些年来影像学技术在医学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STIC技术因其影像学优势开始应用于CHD病症诊断。较之于二维超声扫描法,它以动态或静态方式显示胎儿心脏容积图像,并可借助三维重建技术获取二维超声扫描法无法提供的胎儿心脏解剖特征及病理特点图像。

单一化分析,STIC技术较之于二维超声扫描在诊断CHD病症方面具有更高的确诊率。但是既往临床研究数据表明[7, 8],单一的二维超声诊断技术检测CHD的敏感度同单一的STIC技术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中,两种检测方法诊断CHD的敏感度分别为70.0%和80.0%,差异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说明两种技术于临床中应用价值并无优劣之分。

进一步分析本次研究两种检查结果及随访结果对比情况,20例确诊为CHD的患者中,13例患者两项检测方式的测定结果同随访情况一致;另7例患者中,1例二维超声测定为VSD,1例为右房偏大,均同随访情况相同,STIC则均误诊为正常;STIC测定TOF2例,VSD1例,皆和随访情况相同,二维超声误诊为VSD1例,漏诊1例;2例患者随访确诊皆为SA、SV、PTA,二维超声测定为SA、SV,STIC诊断结果均为SA、PTA。可知,针对CHD病症,STIC技术同二维超声技术的诊断结果可为互补关系。提示说明,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提高准确性[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二维超声及STIC技术诊断CHD的敏感性水平、特异性水平及阳性检测率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两两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淑媛等[10]研究结果一致,且联合检测阴性检测率高达99.9%。由此说明,中孕早期CHD筛查中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较低,应用于临床可提升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在中孕早期CHD筛查,联合运用二维超声扫描及STIC技术可以提高CHD诊断效率,不失为一种可于临床推广的诊断技术。

参 考 文 献

[1]翟建茹.超声在胎儿心脏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与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9):1163-1164.

[2]赖彩芹,王晨虹,杨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查的研究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23(01):1-3、10.

[3]胡剑,艾清秀,刘炼,等.四维彩超技术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8):3502-3505、3592.

[4]赵艳春,吕国荣,李敏,等.四维超声STIC技术检测中孕早期胎儿心脏畸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02):260-263.

[5]张晓航,李锐,段灵敏,等.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联合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1):41-43.

[6]秦越,蔡爱露,张颖,等.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联合反转模式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11(05):271-274.

[7]侯伟.二维超声联合STIC技术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239-241

[8]胡高杰,冯天鹰,哈斯,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16(03):304-308.

[9]钱晓芹.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在胎儿心脏检查中的应用[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38(2):140-142,154.

[10]赵艳春,吕国荣,陈秋月,等.四维超声时空关联成像纳入常规胎儿心脏筛查的可行性[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8):754-758.

编辑:张蕴

·视频导读·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our 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ique in the screening of early fet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Method120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fter the first two dimensional ultrasound scanning and STIC screening. Analyzed the follow-up results and comparison of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detection methods.ResultsCombined dete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CHD sensitivity level, level of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ultrasonography and stic single detection, the pairwise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In addition,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CHD was up to 99.9%.ConclusionsThe application of four-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diagnosis of CHD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efficiency, missed diagnosis rate and misdiagnosis rate are low, obvious advantages,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fet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two-dimensional ultrasound; 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DOI:10.13470/j.cnki.cjpd.2016.01.003

基金项目: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项目(南卫2008005)

【中图分类号】R714.5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二维超声时间敏感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二维超声检查和四维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发育异常效果对比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肱骨外上髁炎的初步探讨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阴道彩超三维成像在诊断子宫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