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者

2016-06-27冯思邈

美文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史朝圣行者

冯思邈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腾跃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如此盛誉中华文明,并不是狂傲者的自吹自擂,亦不是浅薄者的妄自尊大,而是身处苍茫天地间心头涌起的渺小敬畏之感。这种敬畏,贯穿了我翻动《中国古代文化史》时的每一寸时光.每一次,我都像是一位行者,走在朝圣的路上。尽管前路漫漫,我只在乎每一次叩首时内心的虔诚。

我不忍心称她为一门课,或者带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中华文明,她应该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温柔,翻动书页,不应该是标画重点的刻板,而是像回忆少年时的日记那样自然。那是我们的祖先来这世上留下的足迹,是我们所继承的血液在远方流淌过的印记。

一年前的夏天,当一本薄薄的《中国简史》和两本大部头的《中国古代文化史》摆在面前时,我几乎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我明白,我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在高考的体制下,在经历了文理分科的艰难利益权衡之后,这样一个选择已经无关功利。我想彻底地任性一次,没有理由,只是心甘情愿。

相比起一个个冰冷的年份、一件件概而论之的历史事件,我更青睐“文化”这样一个温婉的字眼。我不愿关注紫禁城中,残杀后的胜利者如何小心翼翼地守住自己的江山,我只是流连于太和殿金黄的琉璃瓦和檐下精巧的斗拱;我不太喜欢一个个干巴巴的数字背后象征的朝代更迭,我更迷恋每一次不同的文化碰撞激起的夺目之光;我不太在意那一次次的政治斗争和变革,我更愿意退而关注每一个高官背后十年寒窗的科考命运。或许我注定没有历史学家那样宏大理性的气质,狂妄地割裂了历史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仅凭着年少轻狂和自以为文艺浪漫的心态,便埋头于文明的一隅之地,如同井底之蛙。或许我本就是黑暗中的一只幼蝉,看到缝隙里的一束光就以为自己拥有了整个太阳。我谂知自己的卑微无知,这是在翻开课本之前就告诫过自己的。我曾担心自己在跳出高考,选修一门大学科目后,免不了成为一个掉书袋,四处炫耀自己渊博的知识,像极了鲁迅先生笔下迂腐的孔乙己。然而后来我却逐渐发现,如此当真是杞人忧天了。课本越读越厚,我也越来越羞愧于自己的无知愚笨。望向远方的中华文脉,那是诗与远方,那是宏大,那是壮美,而我呢,几无立锥之地了。

后来,我越来越喜欢徜徉在书店那些无人问津的角落里,翻一翻那几乎尘封着的《礼记》《周易》《梦溪笔谈》,越来越觉得自己像极了走在朝圣路上的苦行僧,坚持着一件看似精卫填海的事业,执着于一个看似充斥着痛苦枯燥的工作,殊不知,我内心是享受着的,是快乐着的。

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十分幸运,在这样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水泥森林中,我竟有幸在苏州园林的画舫廊亭前呼吸一口百年前莲花的清香;在这样一个提笔忘字的键盘时代,我竟有幸在几千年前的龟甲兽骨上寻觅文字的起源;在这样一个自我主义泛滥的独生子女时代,我竟有幸到几代同堂的宗族家庭中探索血缘亲疏的分别……

在苍茫的中华文明面前,我愿做一位行者,日夜兼程,不舍昼夜。

猜你喜欢

文化史朝圣行者
做“两个确立”的忠实践行者
逆行者
Cлово месяца
布依少女
最美逆行者
朝圣
新文化史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凸显价值:文化史教学的应然追求
御风而行的朝圣之旅——青海湖骑行记
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西方新文化史与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