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典人想要打造“大首都”

2016-06-23

环球时报 2016-06-23
关键词:瑞典人斯德哥尔摩特约记者

本报驻瑞典特约记者 陈雪霏

如何更好地规划城市发展,是很多国家探讨的话题。《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日前参加了一场会议,会上瑞典有关城市政府、企业等各方人士就首都斯德哥尔摩与第四大城市乌普萨拉“合并”一事进行了激烈讨论。

斯德哥尔摩商会首席执行官玛丽亚·兰卡首先表示,瑞典政府想在斯德哥尔摩和乌普萨拉之间建立一个新的地区行政架构。斯德哥尔摩是欧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吸引很多外来人口,经济增长堪称“中国速度”。而乌普萨拉是瑞典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人口增长也很快,因此,工业界和学术界有人提出要把两个城市合并打造成一个大经济区,成为更有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

大斯德哥尔摩有100多万人口,乌普萨拉有20万人口(学生就有4万)。目前有关人士发布了一个调查报告,但政府还没有提出建议。根据调查报告,乌普萨拉不愿意成为斯德哥尔摩的一部分,但愿意组成更大的地理意义上的联合体,即进一步囊括索德曼兰德和以木马着称的达拉纳地区。

瑞典皇家科技学院城市与地区研究课题教授约翰·卡尔斯说,将两个城市合并的想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它们都发展很快,都有人才和住房的巨大需求,都有很强的科研实力。乌普萨拉是个大学城,科研成果形成溢出效应,公司一扩大,必然要去斯德哥尔摩发展。

卡尔斯认为,眼下这两个城市的关系已经愈发密切,乘两地通勤车的人越来越多,形成对新交通、新住房、新基础设施的强烈需求。而且,两城合并,不会使任何一个城市失去自己的身份。

但有人认为,从行政角度看,合并后,乌普萨拉会失去一些工作岗位;另外,乌普萨拉与更近的威斯特罗斯合并更合理。

当记者问卡尔斯“合并”构想是否借鉴了北京或上海的发展模式时,他说,从规模上确实希望能像北京、上海那样做大做强,但从规划上也要慎重考虑到底多大规模合适,如何在住房、办公和交通方面合理规划,避免北京那样的堵车、人员太密集等。

从现实看,两个城市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合并似乎利大于弊。而且这在北欧是有先例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和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之间的跨海大桥建成后,极大地促进了两地经济发展。很多在马尔默的瑞典人到哥本哈根工作,丹麦人到马尔默旅游度假。瑞典林雪平和诺雪平两个城市合作建立科技园区的范例,也是经由两所大学的密切合作,最终带来两个城市的“结合”。▲

猜你喜欢

瑞典人斯德哥尔摩特约记者
独处魅力
呼叫瑞典
拿破仑三问
俄演习用核弹击退入侵者
韩国要造“迷你宙斯盾舰”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詹德斌
为了浮雕造得其所
拿破仑的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