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2016-06-23王唯嘉

学周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教师培训策略研究互联网+

王唯嘉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王唯嘉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优势日益凸显。在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弊端突现之时,如何利用当下“互联网+”的潮流,搭建网络环境,支撑传统的教师培训问题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育的探讨,寻求与传统教师培训模式的结合,以期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出一定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教师培训;策略研究

“互联网+教育”,顾名思义,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2015年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并推动了其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作为传统行业的教育,教育学者们也纷纷出谋划策,试图寻找着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点。同年的5月24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研讨会旨在共同探讨“互联网+”新形态下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及其对教育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健康发展[1]。

其实,互联网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其中“MOOC”是典型的例子,它以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自由的教育环境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青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视频课程,它是由许多“微课程”组合而成,通过设置阶段关卡,让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这就类似于一款通关游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

从互联网演化路径上看,“互联网+”是创新2.0下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互联网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经是融资源、技术、管理于一体的知识社会载体,创新2.0与互联网结合,浑然天成,将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既是创新的动力,又是创新的工具和源泉[2]。

“互联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体现,是教育在线化、数据化、可视化、自主化、个性化的体现。“互联网+教育”通过在互联网视角构建教育,弱化了校园的同时,也强化了教育的本质。同时,“互联网+教育”又要求信息化的融合和协调发展,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实现信息化建设与师生、物、组织、管理等的协同。

二、教师的学习特点以及培训困境

(一)教师的学习特点

教师的学习,是教育研究者们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迈克·富兰(Fullan,M.)在其著作《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曾写道:“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因此,教师获取知识,并不是单纯地从书面上获取,而是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和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师培训的困境

1.教师培训涉及范围广,教师水平不一。教师培训尤其是“国培计划”的实施,为的就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整体素养。但这种培训往往是一个地区负责大片区域的培训,这使得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只能着重培训一部分教师,无法做到培训的广泛性。另外,农村教师的水平较低,如果进行统一的培训,部分教师无法得到他现阶段所需求的知识和概念。

2.课程结构单一。教师培训现阶段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往往培训机构会事先准备一些教程,接着重复进行“工厂化教学”,所有教师接受到的知识是一致的,无法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3.教师培训意识不强。教师培训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明白培训的益处,某些教师无法从教书者转变为学习者,使得很多教师无法积极学习,甚至以教学任务繁重为由拒绝参加,导致培训活动很难得到开展。

4.学科带头人擅长于学生教学而非教师教学。教师学习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往往注重在情境下分析问题和学习知识。而培训中带头人往往依旧是像面对学生一样进行传统课堂教学,这使得教师很不适应身份的转换,也很难进行一定的教学交流。

5.集中培训对经费以及教学任务的挑战。集中培训的时间一般在几天左右,而对于偏远地区的教师来说,出行有一定的困难。加之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时间紧凑,使得这些教师很难安排空余的时间进行学习。此外,全国范围内教师培训的费用较大,会给国家造成比较沉重的负担。

三、“互联网+教育”模式下教师培训策略

黎加厚教授在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2014年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授课中提到:教师培训模式应转变为“参与—体验—观察—思考—分享”的新型思路。

基于当下教师培训的特点以及教师的学习特征,我建立了“互联网+”下教师培训的可行性模式,并进行了相关的模拟教学。在该模式下,我主要强调了教师培训活动中学员的自主性以及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的引导地位。(1)知识获取方面,通过与培训者的研讨,能得到自身发展所需的知识;通过与学科教师的交流中,大家能分别提出自身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和解决。(2)技能指导方面,突出了教学方法应源于一线教学而非理论者。只有不断进行实践摸索,教师才能掌握最佳的教学方式,并能分享其经验,供大家学习和交流。而培训者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引导和评价反馈作用。

图1 知识获取类培训实施模式

(一)知识获取教学

1.课前。培训者在推荐教程和发布作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师这一带有鲜明职业特征群体的学习特点,基于他们的工作需求,以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为题,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可以在任何地点通过在线或下载的方式获取培训者所提供的教程进行学习,在原有自学的基础上,完成培训者所提供的作业,并通过查阅文献和研讨的方式对作业完成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将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供集中课堂上讨论。

2.课中。课堂培训的主要方式应为教师与培训者之间的互动讨论,而不仅仅是培训者的单方面教学。

培训者课前将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案例供课堂教师讨论。在研讨的过程中,培训者应有效地组织教师之间的相互答疑,并实时做出指导。

教师在充分分析了案例后在培训者的组织下,对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自身的看法,评价其他教师的看法。课前有疑问的教师可以根据该问题向其余教师和培训者提出,并总结他人对该问题的思考。

3.课后。由于教师的集中培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必须在短时间内对新知进行内化,以便教师能够将学到的新知立即应用于教学之中。这就要求培训机构能在课后提供一个网络平台,并提供一些可协作完成的作业。教师通过互动能促进知识的内化以及深度的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质量。

图2 技能指导类培训实施模式

(二)技能指导教学

1.课前。培训者针对该堂课所需培训的教学技能提供相应的技能视频或者精品课程,并发布在网上,供教师反复观摩。

教师通过反复观摩教学视频,针对特定的教学技能进行思考,并针对自身的教学条件提出一定的疑问,记录后反馈给培训者。

2.课中。培训者在收到教师反馈后,总结教师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找出相应的案例,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并针对参训教师的难点和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点拨。在接下来的微课教学中,培训者也要实时对教师在技能使用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师在集中培训的过程中,应共同分析精品课程中所突出的技能,并由培训者补充;教师针对自身的需求,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与其他教师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学科带头人应在培训过程中起表率的作用,分享自身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方法。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之间的相互启发和帮助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技能培训更具感染力。

3.课后。作为培训机构,在技能完成以后应建立有效的回访平台和教师交流平台。这样,教师可在教学岗位中运用所学技能,提出相应的思考,并在交流平台中分享经验,将总结后的问题反馈给培训机构。作为培训者在实时关注教师活动的过程中,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时分析和指导,使其能充分地掌握教学技能,更好地运用于教学之中。

四、“互联网+教育”在教师培训中的优势

通过翻阅关于“互联网+”的理论研究与上述策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教师培训来说有着如下的优势。

(一)“互联网+教育”中课程开展的灵活性有助于有着繁重教学任务教师进行学习

对于教师来说,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阻碍了他们继续学习的机会。而“互联网+教育”模式则以其灵活性的优势让教师自主安排忙碌的时间,既可以课前学习,也可以课后补课,能更好地促进培训活动的开展。

(二)“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微课教学能帮助一些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观摩学习

在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中,培训者与高水平教师的讨论往往会永不停止,而忽略了偏远地区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学习。而通过录制视频的模式,并放于网络平台共享,教师则可以反复观摩视频,关注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细节,进行学习。

(三)“互联网+教育”模式所涉及的互动平台可以加大教师之间的讨论

通过“互联网+”平台搭建,教师可以事先获取视频资源,在课前进行学习和观摩,带着疑问进入课堂,说出自己对学科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自身办法。培训者不仅仅传授新的教学理论,更应帮助教师改善自身的不足。很多问题通过互动平台,教师在课下甚至在家里就能讨论和解决,这样能大大节省培训的时间,提高培训的效率。

(四)“互联网+教育”模式中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师不同水平发展的需要

和学生授课一样,教师在培训中也有水平不一的问题。然而,在传统培训课上,培训者无法为不同教师指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导致高水平教师无法接收自己需求的技能,而偏远地区的教师又觉得培训技能无法实现。通过互联网学习,教师的学习速度可以自由掌控,学习更加自由,更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五、结语

互联网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师培训模式更加的多样化;更加关注于教师自身的需求和发展,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学有所获,获得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笔者分析了“互联网+”下教师培训的优势,并结合教师学习的特点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此有效的方法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互联网教学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比如存在课前学习效果的把握、结合国内的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习者和教师观念的转变问题等。这些将是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所应探究和思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瑞营“.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研讨会在华南师大举行[J].中国科技产业,2015(6):34.

[2]孟庆国,宋刚,张楠.创新2.0研究十大热点[J].办公自动化,2015(5).

[3]郭绍青,张乐,陈莹.网络环境支持的参与式教师培训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28-33.

[4]彭亚青.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策略的探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4):18-19.

[责任编辑张宇]

Research on the Teacher Training Strategy in Internet Era

WANG Wei-ji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0101,China)

Absc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network technology,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ear. When the dis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teacher training model show up,how to make use of the Internet trend,set up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support the traditional teachers training become increasingly concerned problems. This article seeks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er training model through discussion on information-based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the Internet,in order to give play to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training,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Key words:Internet;teacher training;strate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021-0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05

作者简介:王唯嘉(1991-),男,汉族,四川仁寿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教师培训策略研究互联网+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