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朝海权崩溃

2016-06-22李冬君

领导文萃 2016年11期
关键词:吕宋西班牙人海权

李冬君

十五世纪末,明朝中叶,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为哥伦布提供3艘远航船和百名水手,在一片更为辽阔的海域,拉开了欧洲海外殖民和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哥伦布一行,本来受了《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往东方去,目标是中国,但他没有沿着历来的海上丝路航行,而是根据地圆说一直往西去,结果,虽然走反了头,却發现了一个新世界,西班牙人在新大陆找到了金矿、银矿,并将大量金银运回西班牙。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谈到这一点,以此作为西班牙“富而无政”的来源。

1571年,西班牙在菲律宾马尼拉建立殖民首府,便试图与正在海禁、严防倭寇的明朝通商贸易。1574年万历二年,明朝海禁稍微放松,马尼拉大商帆便满载中国丝绸、瓷器、棉布等驶往美洲,对西班牙人来说,“马尼拉大商帆”通航,是殖民史上标志性事件。

“马尼拉大商帆”驶往美洲,美洲人称它为“中国船”,因为船上不仅装载了中国货物,还有中国水手,很可能船也是中国人造的。开发南洋,西班牙人主要利用中国劳力。

徐继畬说,吕宋(菲律宾)地近福建,漳、泉两郡之民,“流寓其地者,不下数万”。这些人,每年要向西班牙“输丁票银五六两”,交了人头税,才有居住权,所以,他们要淘金。马尼拉是金银集散地,华人不知金银来路,以为吕宋产金。当时,中国金银需求旺盛,矿务兴盛,于是,华人涌来采金,朝廷也派人来勘察,这就引起了一场大纷争。对于这场纷争的起因,徐继畬从《薄海番域录》中了解到:1602年万历三十年,有个名叫张嶷的人,称吕宋机易山生金豆。朝廷听说了,就派漳州郡丞王时和与张嶷一道前往勘察。王时和等人到了吕宋,被西班牙人责问:“山各有主,何得越采?且金豆生何树?”王时和等人不能回答。西班牙人因此怀疑华人,出动军队包围华人,坑杀20000多人,吕宋华侨区只剩了300人。出了这么大的事,当然要有说法,结果,张嶷被处死,王时和被吓死。

对于西班牙人,朝廷无招,磨蹭了三年之后,只好又派遣商船到吕宋,下一道谕旨,告诫不要生事。而西班牙人肇事后亦颇为后悔,对华贸易中断,它损失也不小,见明朝商船复来,便顺水推舟,厚待华人,将被损害的贸易关系,又修复了。

这样的大屠杀,如果发生在今天,就是反人类罪,要受到制裁,可那是强权时代,王权之刀杀向全世界,西班牙人从美洲一路杀来,本想把美洲据为己有,结果把美洲杀丢了。本想把南洋据为己有,结果把南洋也杀丢了!重商主义只要金银,不要人心,更不在乎人命,这就是徐继畬斥责的“富而无政”。更为可耻的是所谓“天朝”,眼睁睁的看着20000多名华人被杀竟然默认!

明朝不出兵有三点理由:一是与吕宋历来修好,不宜出兵;二是胜负难定,不宜出兵;三是斥责被杀华人多为不法之徒不良之人,不值得出兵。徐继畲愤怒了,大骂“况区区之夷国乎”!在《瀛环志略》里,他本来已经取消了用“夷”字,可他还是忍不住把“夷”字安在西班牙人头上。

放下同西班牙人的贸易,徐继畬又谈起同荷兰人的海权之争。他说,前明中叶,荷兰人就已航海东来了,到达中国的东南洋。对于“东南洋”,他强调了“中国”。这样的眼光,已含有海权思想。荷兰人东来,先占了噶罗巴即爪哇,他说,噶罗巴还在南朝刘宋时就已经和中土交通了,所历各朝,皆遣使来贡,接受天朝赐封。因此,他用“中国”的眼光来看,指出噶罗巴是“大小西洋入中国之门户”,“门户”意味着海权意识。很显然,这样的海权意识,不可能出自天下观,应该说是地缘政治的某种觉醒。

在徐继畬研究世界的视野里,有关南洋诸岛的资料中,他认为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大体还可以,但方向界址,多半谬误;说谢清高《海录》对于暹罗诸属国及婆罗洲、苏门答腊岛所言确凿可据,其余则不可靠;对于噶罗巴,他看重的便是这本《海岛逸志》,还有一篇《噶喇巴纪略》,可他没有提起。

这篇《纪略》是在一种悲惨的气氛中问世的,那时,《纪略》的作者程氏,从噶罗巴回国已经四年了,噶罗巴发生了荷兰人屠杀华人的“红溪惨案”,乾隆朝正在调查此事,程氏便来到京城,拜见了在翰林院做编修的同乡蔡新,是蔡新要他写了这篇纪略。在纪略里,他认为,惨案的发生,是由于几个狭鄙之徒,不忍荷兰之酷,倡为首祸,引发了激变。

对于荷兰人,徐继畬关注的是海权,没有提过惨案。惨案发生后,清朝的态度与明朝差不多,据说,乾隆皇帝以一句“天朝弃民”,就将那些惨死的华人打发了。徐继畲对此只字未提,为什么?因为是本朝的事,涉及到本朝皇帝,所以,他不能像对待明朝那样,将本朝丧权辱国的形象晾出来。

他比那位“程氏”看得更远,知道惨案的根源,并非“荷兰之酷”,而是中国丧失了海权。天朝要面子,不要海权,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都懂这一点,便戴了朝贡面具,让天朝有面子,有了面子,就感觉不到海权丧失。而荷兰人大概还没有弄明白天朝的故事,直截了当就扔了所谓给天朝面子的面具,使天朝特没面子,所以,明朝对荷兰人格外警惕。对于海权沦丧的指责,徐继畬也只是针对明朝,没有针对本朝。在《瀛环志略》里,他写荷兰窃据噶罗巴,使中国的“门庭户牖”都敞开了;写荷兰人的船游弋于“闽、浙两洋”,“鼓棹月港,寄迹澎湖”,终于占领台湾;但他没写天朝与英国人的鸦片战争、割让香港和五口通商,他亲历的事都没写。

可他说的是明朝,心里装着本朝,他以明朝为镜,看的还是本朝。明朝外患是荷兰,本朝外患是英格兰,他写晚明有一杆秤:明朝不行中国行!这杆秤,是否也可以用来称一称晚清?从表面看,历史是记录过去,而其实质,是从预期开始,有了预期,人们才回忆往事,而往事,也就被预期引导着留下历史的轨迹。徐继畬在写《瀛环志略》这一堪称第一部中国人的世界史时又何尝不是。

(摘自《经济观察报》)

猜你喜欢

吕宋西班牙人海权
谱松弛动力降尺度方法及其在吕宋海峡黑潮模拟中的应用
福州:一个西班牙人的第二故乡
福州:一个西班牙人的第二故乡
郁南县河口镇芒果喜获丰收
以新闻史视角探析晚清《申报》中吕宋票广告镜像
狂欢之后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甲午战争与中国海权
吕宋海峡上层海洋对于台风南玛都响应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试验
马汉及其『海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