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重组大肠杆菌HC-017的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

2016-06-22柳,枝,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优化

王 杨 柳, 张 春 枝, 浦 军 平

( 1.大连工业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34;2.张家港市华昌药业有限公司,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

产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重组大肠杆菌HC-017的高密度培养条件优化

王 杨 柳1,张 春 枝1,浦 军 平2

( 1.大连工业大学 生物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116034;2.张家港市华昌药业有限公司, 江苏 张家港215600 )

摘要:利用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可催化制备D-丝氨酸,对产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重组大肠杆菌HC-017 的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230 r/min,摇瓶种子培养时间6 h,接种量12%,诱导时间在OD=14.0~16.0时,诱导温度28 ℃,诱导剂IPTG浓度为0.2 mmol/L。在最佳的培养条件下培养,当OD达到50时,可得的酶活为259.6 U/g(以湿菌体计)。

关键词: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优化

0引言

D-丝氨酸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胶质细胞介质,还可能参与老年痴呆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和认知障碍[1-2]。D-丝氨酸很难从自然界获得,目前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拆分法、化学拆分法及生物拆分法[3-4]。利用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产生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不仅纯度和产率较高,而且酶促反应专一性强,对大规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5]。

本文通过对摇床转速、摇瓶种子培养时间、接种量、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诱导剂浓度的实验,优化了产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重组大肠杆菌HC-017的高密度培养条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

重组大肠杆菌HC-017,大连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菌种保藏中心保藏。

1.1.2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g/L):蛋白胨10,酵母膏10,牛肉膏10,氯化钠5,琼脂20,pH7.0~7.2,121 ℃灭菌25min。

种子培养基(g/L):蛋白胨10,酵母膏5,氯化钠10,pH7.0~7.2,121 ℃灭菌25min。

发酵培养基(g/L):蛋白胨12,酵母膏24,甘油6,磷酸氢二钾12.5,磷酸二氢钾 2.43,消泡剂0.5,121 ℃灭菌25min。

补料培养基(g/L):蛋白胨25,酵母膏100,甘油400,消泡剂 0.5,121 ℃灭菌25min。

1.2高密度培养方法

1.2.1种子培养

一级摇瓶:挑单菌落于装液量50mL的250mL摇瓶中37 ℃、230r/min培养16h。

二级摇瓶:取20mL一级种子液移入装液量400mL的2L摇瓶中37 ℃,230r/min培养6h,OD不超过4.0。

1.2.2发酵罐培养

将二级摇瓶培养好的菌种接入30L自动控制发酵罐,溶氧调至100%,温度37 ℃,流加氨水控制pH7.0~7.2,初始搅拌200r/min,通气量270L/h,罐压0.03MPa。控制溶氧在30%左右。待OD达到14.0~16.0,温度降至28 ℃时加入0.2mmol/LIPTG诱导,搅拌和罐压不变,溶氧在合适范围,继续培养至OD达到50。

1.3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

1.3.1最适摇床转速

分别在170、190、210、230、250r/min的条件下,测定OD,以确定最适的摇床转速。

1.3.2种子最佳培养时间

于37 ℃、230r/min培养菌种,每隔2h取1mL培养液,测定培养液的OD,绘制菌体生长曲线。

1.3.3最适接种量

取二级摇瓶种子液分别按8%、10%、12%、14%、16%的接种量,37 ℃、230r/min摇床培养8h,测定培养液的OD。

1.3.4最适诱导时间

分别在OD=8、10、12、14、16和18时进行诱导,IPTG浓度0.2mmol/L,温度28 ℃,当OD达到50时测定酶活。

1.3.5最适诱导温度

在OD=15时进行诱导,IPTG浓度0.2mmol/L,分别在24、26、28、30、32 ℃下培养,当OD达到50时测定酶活。

1.3.6IPTG的最适浓度

在OD=15时进行诱导,IPTG浓度分别为0.1、0.2、0.3、0.4、0.5、0.6mmol/L,温度28 ℃培养,当OD达到50时测定酶活。

1.4检测方法

1.4.1酶活力测定

酶活力单位的定义:在37 ℃、pH7.3~7.4,1min内催化生成1μmolD-丝氨酸所需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计算公式为:

酶活(U/g)=1 000ρVn/mMt

式中:ρ为D-丝氨酸质量浓度,mg/mL;V为最终转化液体积,mL;n为转化液稀释倍数;m为湿菌体质量,g;M为D-丝氨酸的摩尔质量,g/mol;t为时间,min。

1.4.2D-丝氨酸含量检测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产物D-丝氨酸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EclipseXDB-C8(4.6mm×150mm×5μm);流动相A:乙酸钠溶液;流动相B:甲醇。检测条件:流动相A、B体积比75:25,体积流量1.0mL/min,波长334nm,柱温30 ℃,进样量5μL。

2结果与分析

2.1摇床转速的优化

摇床转速直接影响种子培养基中溶氧的量。不同的摇床转速对重组大肠杆菌HC-017培养的影响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摇床转速的提高,OD也随之提高,当摇床转速达到230r/min时,OD达到最大值。

图1 摇床转速对菌体培养的影响

2.2种子培养时间的优化

摇瓶种子的生长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0~2h,菌种处于生长的延滞期;2~10h,菌种处于对数生长期;10~16h,菌体生长趋于平稳。当培养至6h时,菌种达到一定数量,且菌体生长繁殖能力较旺盛,因此种子的最佳培养时间为6h。

图2 摇瓶种子的生长曲线

2.3接种量的优化

接种量过大,菌体会生长过快,会使发酵液黏度增加,引起溶氧不足;接种量过小,会延长发酵周期,降低发酵罐的生产率[6]。不同接种量对菌体密度的影响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当接种量为12%时,发酵条件最佳。

图3 接种量对菌体密度的影响

2.4诱导时间的优化

过早诱导会造成菌体浓度和酶产量偏低,同时也增加了染菌机会;诱导较晚虽可获得较高的的菌体浓度,但细胞表达外源蛋白的时间则较少[7]。在不同的时间诱导对酶活的影响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当OD在14.0~16.0时进行诱导,酶活力最高。

图4 诱导时间对酶活的影响

2.5诱导温度的优化

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或核酸的变性失活,而温度过低会使酶活受到抑制,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减弱[8]。不同的诱导温度对酶活的影响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最适诱导温度为28 ℃。

图5 诱导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2.6IPTG浓度的优化

不同的诱导剂IPTG的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当IPTG浓度为0.2mmol/L时,酶活力最高。

图6 诱导剂IPTG浓度对酶活的影响

3结论

产D-丝氨酸羟基转移酶重组大肠杆菌HC-017高密度培养的最佳条件和摇床转速230r/min,摇瓶种子培养6h,接种量12%,诱导时间在OD=14.0~16.0,诱导温度28 ℃,IPTG浓度0.2mmol/L。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当OD达到50时,湿菌体的酶活为259.6U/g。

参考文献:

[1] 何文娟,阮怀珍.D-丝氨酸在神经元胶质细胞间通讯的新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9,40(4):303-307.

[2]HASHMOTOK,FUKUSHMAT,SHMIZUE,etal.PossibleroleofD-serineinpathophysiologyofAlzheimer'sdisease[J].ProgressinNeuro-PsychopharmacologyandBiologicalPsychiatry, 2004, 28(2): 385-388.

[3] 于荣华,谭娇颖,乔浩,等.化学酶法制备D-丝氨酸[J].精细化工,2013,30(5):510-512.

[4] 丁国钰,彭佳敏,郭婷婷,等.利用色氨酸酶酶法拆分D,L-丝氨酸制备D-丝氨酸[J].精细化工,2012,29(10):947-951.

[5] 柴多里,祁秋景,基木格,等.丝氨酸的研究进展[J].化工科技市场,2006,29(5):17-18.

[6] 黎鸿平,黄海婵,钟卫鸿.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2,29(8):1-5.

[7] 沈毅珺,姚见儿,易进华,等.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培养的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00,7(4):243-247.

[8] 王阳,张景,陈聪,等.纳豆菌液态发酵产低分子大豆蛋白肽的工艺优化[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2,31(3):161-164.

OptimizationofhighdensitycultureofrecombinantE. coliHC-017toproduceD-serinehydroxyltransferase

WANGYangliu1,ZHANGChunzhi1,PUJunping2

( 1.SchoolofBiologicalEngineering,DalianPolytechnicUniversity,Dalian116034,China;2.ZhangjiagangHuachangPharmaceuticalCompanyLimited,Zhangjiagang215600,China)

Abstract:D-serine hydroxyl transferase was used to produce D-serine, and its in high density culture of recombinant E. coli HC-017 was optimized. Its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rotation speed 230 r/min, flask seed culture 6 h, inoculum 12%, induction time with OD in the range of 14.0-16.0, induction temperature 28 ℃, IPTG concentration 0.2 mmol/L. When the OD of cell culture was 50, the enzyme activity was 259.6 U/g of wet cell.

Key words:D-serine hydroxyl transferase; recombinant E. coli; high density culture; optimization

收稿日期:2015-01-03.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2014154);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作者简介:王杨柳(1989-),女,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张春枝(1963-),女,教授.

中图分类号:Q939.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1404(2016)03-0174-03

猜你喜欢

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PEMFC流道的多目标优化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围绕“地、业、人”优化产业扶贫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4K HDR性能大幅度优化 JVC DLA-X8 18 BC
几种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