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学术英语EAP教学改革

2016-06-22晏凯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学术英语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

晏凯

【摘要】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一直积极进行着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连续四年不断探索学术英语在理工科学生中的教学,最终针对卓越班旨在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工程师的目标,在2015年度形成了具有鲜明应用技术特色,以过程化管理为核心的“初级通用学术英语”教学团队。“初级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团队直接参与了四年间的学术英语教学工作,初步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大学一年级卓越班的英语课程建设上探索出了一条能够为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并能熟练运用英语从事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打下坚实基础的道路。

【关键词】学术英语 过程化管理 项目驱动教学法 自主学习 批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56-02

一、课程建设基础及目标

什么是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EAP),它与通用英语(General English, GE),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有什么不同,这是教学改革伊始首先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我们知道,我国的大学生在入学时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英语能力。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累计已有4000多万大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具备相当程度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希望进一步提高英语能力,或出国深造或进行学术研究,抑或需要在工作中直接应用。而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普遍不满”(蔡基刚 2012,绪论1-5)。英语学习基础阶段固然重要,但从掌握基础英语到在实际学术交流中准确使用英语以满足我国各行业与国际社会日益频繁的交往,还需要进行能力转移。蔡基刚教授在所著《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中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说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英语的产业结构必须作出战略性调整,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要发生根本改变。具体来说,我国大学英语的定位应当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ESP)(蔡基刚 2012,第4章)。ESP教学重视对各个领域中使用的英语进行研究,但为了避免将英语过度肢解(over fragmentation),ESP研究人员不应当寻找相互之间的不同,而应更多去发现共同点即核心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共同点、语言的共同点、交际功能的共同点。这一思想导致了学术英语(EAP)的教学与研究,也就是专业划分不是太细但都是为学术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英语(秦秀白 2015)。简言之,EAP是ESP的组成部分。EAP课程可分两类,一类是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 EGAP),另一类是专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 ESAP)。前者教授如何听学术讲座、做笔记、参加学术讨论、进行学术陈述、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等技能的课程;后者是结合专业的课程,如生物英语、法律英语、工程英语等。所以又可以把它们称为基于技能的学术英语(skill-based EAP)和基于内容的学术英语(content-based EAP)。蔡基刚教授认为,基于技能的学术英语,也就是通用学术英语,更适合中国内地大学的情况(蔡基刚 2012,第9章157)。

21世纪大学英语课堂中推广学术英语教学既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当今大学教育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转变思想、转换教学模式和角色,积极迎接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把“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这一“范式转移”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当作是自己英语教学生涯的转折点。2013年2月,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随即上海市教委发文批准和颁布了《框架》,并决定在2013年秋季在上海高校中全面开展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

早在2012年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就率先在12级卓越班内部试点开展了英语教学改革,将传统的“大学英语1A”、“大学英语1B”课转换成“英语阅读与写作1”和“大学英语1B-卓越班”课程(其中A,B分别代表读写和听说),启用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主编的《新核心大学英语(试用版)基础级读写教程》为主教材,配合同系列基础级泛读教程及词汇手册,走出了从“通用英语”到“学术英语”转移的第一步。2013年秋,经过教学团队的反复思考,决定将13级卓越计划大一英语课程改为“初,中级通用学术英语”,在12级卓越计划“英语阅读与写作1”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初级通用学术英语”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保留读写课原有教材,并新增《新核心大学英语(试用版)基础级听说教程》替换原有的传统听说教材,至此将听说和读写课合并形成完整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由一位老师全权负责。同年在以笔者为负责人的全体学术英语教学团队老师的努力下,“初级通用学术英语”申报学校2014年重点建设课程项目获得通过。2014年秋,该课程在学校所有卓越班中进行教学,并参与过程化考核建设,获得可喜教学效果。

二、课程建设内容及计划实施情况

“初级通用学术英语”属于面向大一卓越班的基础课程。针对卓越班旨在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工程师的目标。在内容上,本课程共7个对应单元,读写每单元拟上6学时,再加上1学时的泛读与1学时的实用作文写作,故读写每单元一共需8学时;听说每单元拟上2学时(此外还有2学时的学生进入学校自主学习中心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与听说课分周交替进行),7个单元共80个学时,分16周每周5学时上完,留下10学时的复习及练习课。

读写教程每个单元包括Main Reading和Related Reading两篇课文,每篇课文的长度约为700-800词。生词量占课文总词量的4%-5%。要求学生一学期新增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词汇约1000个。对各单元的四个部分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练习。此外,教程改变了在课文后提供生词注释表的传统做法,只列生词不给词义解释,旨在培养学生通过从已掌握的构词法和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与此同时,本教程着重强调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和今后相关工作的英语语言能力,在课文中通过介绍带有学科特点的词根和词缀来扩大学生的学术词汇,同时在补充实用作文写作教学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查找和阅读文献的能力以及撰写学术论文摘要的能力。

听说教程每个单元主题与读写教程主题一致,旨在从视听角度拓展和加深对单元主题思想的了解。选材都是生活中的新闻报道、访谈、讲座、演讲等,学生通过这些材料接触学习单元主题语料,熟悉新闻报道中的慢速英语。此外增加介绍各种听说技能和交际技能,系统地介绍了听力技巧和语音知识,并针对每项技能设计练习;提供了大量的句型,展现如何在各种场景中与他人交流。为了促使学生有效地在课下使用自主学习中心,我们在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上也每周持续提供了大量的补充听力资源,包括四级听力真题及模拟训练,听写句子的四级精精听训练,以及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听写材料(VOA词语故事及慢速新闻),此外还有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概述写作训练,语法补充练习等等,这些材料都做成每周学生必须自己进入自主学习中心按时完成的学习计划,按周发布,要求学生及时提交,老师定期检查和调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学术英语的能力。

该课程除传授英语基础听说读写知识之外,还针对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集中管理,提高学生对一般性英语科普文章的阅读能力,以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下面概述该课程在14级卓越班参与过程化管理的进展情况:

1.通过每堂读写课前进行全班学生集体参加的一人一句重点课文段落复述活动(narration, retelling),除了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语音语调意识,能极大培养他们说英语的勇气,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重点段落重点语法点的掌握和熟练的同义句转换能力。

2.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本的重点生词及词组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每2周均在所教卓越班上针对前一单元进行单词及短语的听写。本课程的听写测验不同于传统英语课程的听写测验(以简单考查单词为主),注重综合考查学生对学术词汇和重要句型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考查他们的听力和翻译能力。

3. 利用依托学校“蓝鸽语言学科平台”的自主学习平台对学术英语进行网络化语言训练,采用新的语言学习模式,网络化自主学习平台的技术和资源,通过教师后台学习计划的制定、发布、检查和指导,对学生课内外学习进行指导和检测。学习内容采取必学和自选相结合的形式,从以教师“教”转变为以学生“学”、“练”为主,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并满足个体化学习的需求,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这也是本门课程过程化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4. 在综合运用英语进行学术活动方面,为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在所教卓越班上通过单元末的项目报告与展示任务监督并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诊断各种学习问题。要求学生自由组成4-5人的小组,每个单元开始之前,教师向相应小组布置项目任务,指定讨论话题,要求每个成员都参与资料搜索、信息综合、演示文稿制作等环节。每个单元结束之后,该小组负责向全班同学报告展示项目研究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成果(调查问卷、宣传海报、微视频等),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整个卓越班级间开展学术英语报告展示大赛。

三、教学反思:问题与改进

经过两轮的实际教学,我们发现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在一人一句重点课文段落复述方面,由于有若干名学生因发现了老师的抽查规律,就不去课下完整复述这些段落,而是临时在轮到自己复述某一句前几分钟根据座位估算出应该复述哪一句,再集中背这一句,这样的敷衍了事显然对提高英语水平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及时修正了这个弊病,即在课前抽查时打乱规律,从任意同学开始,然后再经过几个人的依次复述后再打乱规律,从另一个方位要求学生继续复述,有效地遏制了这种危害;应让学生完全了解,这项活动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而是复述,即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再讲一遍同样的意思,其难度比背诵大多了,然而好处也是成倍增加的。

此外在蓝鸽自主学习系统练习类主观题学习计划的设计方面,教师利用自主学习中心在线给学生每周布置的5至6个学习计划中除了客观题外,有一大部分练习类学习计划是主观题,即听音频听写所缺句子和词组。只要和标准答案有一点不同,无论是缩写字母还是标点等,系统就会误判,导致有时候学生提交的学习计划在蓝鸽系统看来是全错的,而实际上是完全正确的;这显然不代表学生没有认真去做学习计划。所以在期末总评时蓝鸽系统自动计算出的成绩在主观题方面是不太能够作为参考依据的。之后做了相应的调整和修正,将所发布的学习计划全部设计成具有唯一标准答案的题型,将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转移到课堂练习中去,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系统的误判率。

总而言之,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我们在卓越班大一新生初级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的教学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第一手经验,尽管也有许多不足之处,然而毕竟这是学校响应上海高校英语教指委所作的重要尝试,事实证明是可行的。希望通过交流教学经验,可以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初级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的新一轮教学实践,以扬长避短、弥补不足、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 2012. 中国大学英语教学路在何方[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 秦秀白. 2015. “写给同学的话—怎样提高学术英语听力与记笔记能力”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第二版)学术英语视听说[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秦秀白. 2003. 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4).

猜你喜欢

学术英语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
EA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专业化转型刍议
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研究生英语基础与EAP能力培养之关系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