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策略

2016-06-22赵晶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赵晶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是基础教学,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以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给他们以人文关怀,给他们以教诲和感化。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视,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关键词】小学美术 欣赏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29-02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

一、融入人文环境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真空的产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创造出来的。因而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纯地讲技法,而要将作品回归到原有的历史环境中,回归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人文含义。教师可介绍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如青铜器、秦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国山水画体现了意境和神宗意识,古希腊艺术体现了崇尚理想与科学的精神,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例,作品的题材来自《圣经》中关于耶稣被犹大出卖的传说,画家描绘了耶稣殉难之前和12个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的情景,当耶稣说了“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后,12个门徒表现出了不同的神情和性格特征。教师也应尽可能创造教学情境,丰富学生对作品意境的体验。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一方面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意境。

二、融入生活元素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俯手可拾。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我们可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宏观意义上的美学情境。走出教室。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让他们分析、评论校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或是每个人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建筑进行全方位观察。这样,学生对他们原来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新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宗教寺庙、园林、民居;或者来到野外,那初升的太阳、绚丽的晚霞、雨后的春笋、雪中的高楼……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会牵动着儿童的心,为美术教育提供极好的营养品。可以回归自我。欣赏既是一种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也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和物、人和事、学习和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例如,引导学生尝试进行服装的色彩配置、贺卡的制作、居室的布置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生动的表象,积累美的经验,领悟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三、融入专题欣赏

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欣赏内容为例谈一谈专题欣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四、融入问题引导

问题引导模式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以问题的层层递进对学生学习以层层引导,不给学生最直接的答案,让学生在努力解决问题得以答案的过程中,又以新的问题去引导孩子进行深入学习。老师在整个活动中,随时辅助或随时给孩子设置障碍。诱导孩子积极参与和积极思考,从而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掌握于学生手中。如:教学人美版第十册欣赏雕塑《着衣母婴卧像》中,我先出示课题,设疑:课题包含哪些信息?人物动态及形像进行大胆猜想?等待学生大胆猜测后,再出示分解图片《母亲卧像》再设疑:有什么感觉?从哪些方面能感觉出她像母亲?身体体型有什么特征?学生一步步在欣赏和猜测中得出答案。而此时的教师也不着急,慢慢的给出分解图片《婴儿卧像》再次设疑:欣赏雕塑后,能猜想出婴儿感觉如何?根据婴儿动态能给母亲卧像动态作出合理解释了吗?在学习层层知识的研讨、学习和猜想中,知识渐渐清晰,此时再展示完成图片:雕塑《着衣母婴卧像》,让孩子的猜想变成现实,让疑惑在问题中得以解答。问题引导模式能充分发挥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但用时很长,对老师课程调制要求很高,所以常常与讨论学习模式相辅相成。

总之,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离不开精准的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其潜力,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孩子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