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首导的管理艺术

2016-06-22丁彦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管理艺术教育

丁彦

【摘要】做一名首席导师,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挑战。很多首导把班级工作重点放在学校的量化管理上面,学校在哪些方面加分扣分,首导工作就向哪些方面倾斜,结果经常手忙脚乱,甚至没有正常的作息时间。这样的首导很悲哀。怎样把自己从繁琐的管理泥潭解脱出来,做快乐的首席导师呢?

【关键词】教育 首席导师 管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8-02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的首导是快乐的首导,更是伟大的人生导师。

首导,首在追求。

我把首导分为六种境界:丘处机教授杨康,只教武功,在道德方面只做粗暴的呵斥,根本不能深入学生内心。事实证明这是最失败的教育。江南七怪武功不高,教育方法更是“满堂灌”,所以效果不佳。马钰教授郭靖气功,却不告诉对方这是练功,似乎只是玩耍,效果便不一样。洪七公因材施教,点石成金,使郭大傻变成郭大侠。风清扬是一个更好的老师,他不仅懂“独孤九剑”,更懂得独孤九剑的精神,即自由与自主的精神。在教育方法上,他不是压抑而是解放令狐冲的个性与才智,从而将独孤九剑的自由精神真正展现出来。最高境界则属传授张无忌太极拳的张三丰了。得意忘形,洞透精髓,忘了,又有何妨?

由此不难看出师傅的高明程度与自身的能力呈正比。对号入座,不敢说遍地丘处机,满眼江南七怪,但充其量我们不过是马钰。我们痛恨丘处机,鄙视江南七怪,正在做着马钰,争取成为洪七公,憧憬风清扬,梦想张三丰。

追求张三丰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就是从教书匠成长为教育家的过程。

首导,重在境界。

《道德经》有言,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意思是说,最高明的统治者,百姓不知道有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百姓亲近他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百姓害怕他;更次的统治者,百姓轻视他。最高明的统治者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

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最低下的境界是侮之。师生相轻,相看两厌。原因有二。一是老师的专业素养不能在学生仰望的高度,课业平平,聊无意趣。二是由爱生怨。老师爱心泛滥,从一开始就一味妥协迎合学生,没有原则。等到实在看不过眼想管的时候,已经无人肯听,于是,老师看学生横竖不顺眼,轻则冷淡,重则喝斥。学生也不把老师放在心上,轻则诋毁,重则当面顶撞,最恶劣的师生关系产生了。这样的首导生涯,宛在炼狱。

第二重境界是畏之。学生畏惧老师的严厉,深怕越雷池一步,战站競競,惟命是从。长此以往,失去自我,失去成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悲惨的命运也由此注定,比三陪更严重,只能沦为全陪。不间断,全天候。而一旦没有老师,学生便无所适从,乱作一团。这样的教师,只适合改行做保姆。

第三重境界是亲而誉之。教师不仅是老师,更是父母兄弟朋友,没有上下尊卑,只有商讨、启发、平等的交流和自由的表达。老师不只关注成绩,更关注心灵成长和良知唤醒。师生相互关爱,整个班级就像一个温暖的家。这样的首导,工作即是生活,敬业奉献又不容易倦怠。

第四重境界是不知有之。并不需要老师在身边,学生就能将学习进行的井井有条。老师讲最少的话,做最少的事,干预最少的过程,将大部分时间都交给学生自己去支配,而能各司其职,一丝不苟。就像《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描述的那样:在雷夫不在的情况下,学生自发组织,布置教室,排演莎据,开展思维训练。这一切淡出的是雷夫的身影,烙印的是雷夫的智慧和精神。这样的首导只有生活,哪有工作?

首导,贵在文化。

一个书香气很浓的班级令班主任头疼的事情一定很少。学校教育的使命是兴教强国。如何强国?不在于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而在于让每一个国民从小就浸润在文化的熏染中,形成卓拔的思想,高尚的灵魂,从而凝聚民族的力量,这样的崛起才称得上伟大的复兴。民族的崛起归根结底只能是文化的崛起,而不是武力的崛起和金钱的崛起。我不否认,历史上更多地存在着“弱肉强食”的丛林原则,但是,正是在血泊边上的点滴善良,使人类没有退进丛林变为动物,这就是动物所没有的文化。就如德国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本来国际形象很不好,但是,当贝多芬、巴赫、歌德等人的文化暖流不断感动世人,情况也就发生了改观。可见,最能征服人心的,不是暴力,而是文化;最能稳定人心的,不是专制,而是民主。我们班级也是如此,民主、和谐的氛围里才能孕育积极向上的学习激情,专制和粗暴只能滋生叛逆和反抗。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文化浸润成一种空气。就好比体会爱情,当你觉察到爱情的时候,真的不是由于眼神,不是由于表白,也不是由于拥抱,而是由于包括这一切在内的环境,包括空气都给了你那样一个顿悟。当你爱的人问你为什么爱她或爱她什么的时候,你只能说不出来。是……也不是……对,就是那种感觉。不是情感或是量的演化,而是一种很突然的感觉,一种突然的开朗,一种无灯自明,无声自响的境界。同理,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我不能迟到,而是我当然不能迟到。不是我不应该谈恋爱,而是我怎么会谈恋爱呢!不是因为班规,不是因为校纪,不是因为首导或是任何人,就是我自然。

首导,应以慈悲为怀。

学校就是孩子犯错误的地方,需要首导慈悲为怀。教师是普度众生、万家生佛的菩萨,要有佛祖的慈悲。慈悲就是仁慈悲悯,宽容成全,不抛弃、不放弃。佛祖的慈悲就是一种博爱的情怀。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农业,不是工业,急功近利者搞不好教育,只会破坏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接触。”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个有感情有灵性的人,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成人和孩子的世界观不一样,思想不一样,认识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一样,感情指向也不一样。这么多的不一样,首导要是拿自己的观点来约束孩子,只能是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在不和谐的氛围里生活和学习,既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利首导的工作,这种双输的局面,我们一定要尽力避免。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让我们用全身心的智慧去引领每一个孩子自由快乐的发现自己,成长自己,成就自己吧。

参考文献:

[1]《何谓文化》 余秋雨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道德经》北方出版社

[3]《论语通译》 张志钢 光明日报出版社

[4]《金庸小说研究史略》(《南京社会科学》)

猜你喜欢

管理艺术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教育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