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育人工作

2016-06-22葛金娥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育人班级管理学生

葛金娥

【摘要】班级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必须在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结合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培育社会主义新人为方向,做好育人工作。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5-02

班级管理是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指导及全班学生积极参与下,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健全优良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为全体同学获得全面和谐发展,而不断进行计划、协调、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挖掘班级管理中各种育人因素,努力把学生培育成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营造温馨的班级环境,培育学生严谨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生活情操

班级环境是指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专门育人环境。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学生会受到感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尚的生活情操。如室内整洁卫生,器物摆放科学合理、井然有序,教室宽敞明亮,墙壁、器物的色彩搭配适当,光线充足柔和,座位排列既整齐划一、又留有一定的空间……所有这些都可使学生感觉舒适,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生活习惯。如果教室内器物随意摆放、杂乱无章,室内光线昏暗、挤挤拥拥……学生就会感到烦闷,情绪消极,作风拖拉,因而严重影响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在班级环境管理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营造温馨的班级环境之中,从中感受到劳动的艰苦、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如让学生动手打扫教室卫生、布置教室环境,既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又在实践中培育了学生的爱美情趣,使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操。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育学生合作精神

班级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部分。而人际交往就会遇到合作的问题。合作是当今竞争时代必然的趋势。只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才能把学生培育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在班级人际关系管理中,应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和平等互助型的同学关系。

1.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师生关系归纳起来有三种:一是专制型的师生关系,二是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三是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统治者的地位,学生处于被统治者地位,培育出来的学生性格易暴,对人冷漠,甚至具有一种对人“好斗”的攻击性。放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不管不问,采取放羊的态度,培育出来的学生性格散漫,放任自流。这两种师生关系培育出来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难于与人相处,难以适应社会,难以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共同为搞好班级工作、实现班级目标而出谋献策、商量讨论。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耳濡目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建立平等互助型的同学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

同学关系归纳起来,也有三种。第一种是对立型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互相称王称霸,互相攻击。第二种是封闭型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实行自我封锁,不善与人交往,不愿与人交往,都“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们瓦上霜”。以上这两种同学关系都使学生人际关系失调,整天处于紧张、猜疑、戒备、压抑之中,形成易暴易怒或封闭内向的性格,学生的潜力、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更不可能在人与人之中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合作精神。第三种是平等互助型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帮助、坦诚相待,人人心情舒畅,学习积极性、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发挥。

三、选择正确舆论,培养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

舆论就是指学生通过广播、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介传递的信息,及同学之间互相传递中获得的社会信息。这些信息良莠混杂,由于青少年学生受到经验少、识别能力低的影响,对缤纷的信息不易正确分辨选择。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容易形成“信息污染”。因此在班级舆论管理时,教师必须对各种信息加以筛选、解释、处理,保留有益于学生健康发展的信息影响,让学生在健康的信息影响、导向中形成健康的品质,高尚的情操。班级舆论管理中,教师必须结合学校的形势任务、规章制度教育,进行舆论的正确导向;结合学生实际,开展表扬批评,树立正确舆论;充分利用宣传阵地扩大正确舆论的影响;经常对学生进行处理好集体舆论和自我思想斗争的关系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

四、加强纪律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纪律是教育工作正常运行的保障。在实施纪律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管理过严,教师在管理时处处举起大棒,把学生赶到了对立面,学生处处受管,又处处与教师作对反抗;二是管理过松,教师对学生平时违纪行为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学生放纵自流;三是管理双重标准,此一时彼一时,使学生性格多变。所有这些不但不能培育人才,甚至可能造就“危险品”。

实际上,班级纪律管理,应纪律制度严明、详细,规范。管理应公正、仁慈、体谅,具有爱心、耐心。就是说,教师对违纪同学在感情上应给予体谅,让其有改正机会;在处理上应公平、公正,以理服人,人人平等;在态度上应仁慈,具有爱心、耐心。在教师的关心和教育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魏书生、任小艾做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证明,把班级纪律管理放手给学生,把管理权力交给学生,教师只作指导纠正工作,学生在班级实践中就易养成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学生在管理中善于思考,热衷标新立异,培养了开拓创新精神。

五、明确班级目标,树立实现目标的坚定信念,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班级目标是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按本班级的阶段性要求订立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班级目标管理则是对班级目标实施过程的管理。学生向班级目标挺进中,随时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时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只有明确班级目标,勇于克服困难,从容不迫地面对挫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定信念,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因此,班级管理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班级目标管理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目标共同奋斗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也是目标实施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目标管理的核心,但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具体制度,共同完成目标,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上进的信心。

2.班级目标管理重视激励,调动学生追求目标的乐趣及积极性

目标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激励的艺术,在让学生参与制定一个难易适度的班级目标,学生从中体会到了自我价值与责任。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学校、教师的表扬激励,学生就会战胜因困难而引起的沮丧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追求实现目标的乐趣和积极性。

3.班级目标管理,应持之以恒,勇攀高峰

班级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既要战胜各种困难,又要在成功中戒骄,并持之以恒,向一个目标又一个目标攀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教育作品集——班主任工作漫谈[M].译林出版社,2013年.

[2]任小艾.我的班主任工作[M].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

[3]李太平.班级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

[4]张作岭,宋立华.教师教育系列教材:班级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猜你喜欢

育人班级管理学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赶不走的学生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学生写话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