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6-06-22陈红林红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陈红+林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对于学生及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教育者不断研究探索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86-02

一、新课程标准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1]。新的课程标准不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规范,更多的是指导和建议。没有了定式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如何组织教学、设计课堂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中的规定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想通过课堂教师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策略的使用来实现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就要求我们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埃斯蒂斯的刺激抽样理论是对格思里学习理论的一种深入精确的研究。刺激抽样理论对教育过程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尽管每个刺激要素都有可能被抽样,但人们往往容易抽样出刺激中的某些要素,而不是另一些要素,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额尽可能鲜明地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排除使人分心的刺激要素。其次,刺激抽样理论为“知觉系统能量有限”这一假设提供了依据[2]。这个理论虽然过于强调定量化,但是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两个要点问题:第一,教师在有限的45分钟时间内,如何安排所要讲授的内容是有策略的;第二,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只能加工和处理有限的外部信息,对于教师所讲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是否能够加工处理并内化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几乎没有几个学生能在课堂的45分钟内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那么原因是什么呢?除了学生个人之间的差异外,45分钟课堂对学生所产生的效果几乎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行为。比如,在同一个班级教师讲授一节课,不同的学生听到的重难点及知识结构不同,也就是不同学生抽样的信息不同,每个人都会对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和处理,如果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无关得要素上,就会忽略应该注意的内容。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程度两极分化。因此,教师要对学生选择加工信息的范围进行控制,那么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应该先把教学目的以及重点难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加工处理有效信息,也就是有侧重地听课。

二、新课程标准下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构建化学高效课堂就是要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使45分钟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达到最大,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学生的基础水平及听课状态有关系,还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也是密不可分的。下面以教师的角度从四个方面来说明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化学知识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书本上,它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广泛,生活中更是处处离不开化学,如果不把生活中的实例与书本上的化学知识相联系,就会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结果,因此,我们要把知识学会、学活,就是要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应该设计出精彩的课堂内容及丰富的探究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富有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运用化学知识成功地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可以大大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树立化学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2.做好课堂时间规划,抓住注意力的黄金时间

课堂的45分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思维、掌握化学解题方法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最宝贵的有效学习时间。为了高效地利用这45分钟,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授课。心理学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在一节45分钟的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随学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开始学习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十分钟后注意力指标数达到最高值,中间的10到30分钟内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随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因此,教师应该在前10分钟进行旧知识回顾或者新课的引入等,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的世界,并将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放在上课后10到30分钟,并且尽量将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的注意力指标数下降,此时学生不适宜接受过难的知识或者迁移水平较高的知识。在课堂最后15分钟内,教师可以进行总结,然后进行课堂练习或者解答学生对于重点难点的疑问。掌握好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黄金时间,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讲授,才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明确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有侧重地听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抓住重点难点,甚至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错过了这一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在课堂前10分钟引入新课后,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让学生产生明确的听课侧重点,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这样形成的课堂是有规律的,而且是易于学生把握的。长时间地进行有规律的高效课堂的学习,学生会形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之间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三、总结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是十分有意义的,构建高效课堂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更多的是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切实的自身情况和水平,才能设计好高效课堂,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施良方著.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