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化学》课堂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6-06-22胡梦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探究

胡梦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亲自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直至从中探索出知识规律的一种学习方式。能够指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叫研究性教学。作为目前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创设情景、探究思考、学以致用、概括强化等环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拟对《基础化学》课堂研究性教学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82-02

能够指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叫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学生大脑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亲自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直至从中探索出知识规律和得到结论。研究性教学在经济先进国家早已普遍实施。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没有哪个词像“探究”或“探究教学”那样受到科学教育界如此广泛的关注(探究和研究在英语中都是由同一个单词“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描述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科学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目标,这个词一定是“探究”;初探内容如下:

一、探究性学习是目前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学习方式

综观国内外的教育发展史,世界上有影响的教学模式,如布鲁纳的发现模式、赞可夫的发展模式等都经久不衰,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而我国的教学模式改革,总是昙花一现,不能坚持下来。究其原因,国外的教学模式改革,注重理论基础和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每个教学模式的提出都有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心理学研究做后盾,是不无道理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在理论研究和学生学习心理学研究上下工夫。

在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4月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证明研究性学习课程已正式以每周3课时的形式列入中学生的课程计划中,这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根据我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的任务: 1.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教育,绝不可能在恐惧中产生,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可能发生。

真正的教育必须是:需要深刻的洞察力,领悟力以及坚韧力,你得永远保持你的敏感,并且和惯常的习性赛跑;你的心不再被恐惧占领,不再被理想、符号、词语所裹挟。

遗憾的是,现在国内的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自由。对自由最大的压制就是教育,我们只有教训,没有教育。

为了提倡主动学习,反对强加于人,孔子不仅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等主动学习的愉悦感受,还有“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等谆谆告诫。

2.“研究性教学”——既是把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督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

先循序渐进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渐渐的变成爱好,激励寻找新的知识——成为主动的学习。“学”是主动的,“教”是被动的、主动地“学”比被动地“教”更为有效。

因为人的精力唯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当前,我们的教育生态,恰恰就是以束缚、控制、压制、监管为特征,以大负荷、高速度和快节奏为根本;以每节课都是最后一课,每次测验却是最后一考相要挟。我们把水灵灵的农业教育业,弄成了干巴巴的工业制造业。我们只有制造,没有教育。我们只有统一模型的产品,没有千姿百态的学生。

3.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实现同化和顺应,就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大致可分为九个行为要素:引起动机、了解、获得、练习、作业、概括、保持、回忆和反馈。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取得教学效果的优化,就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用系统科学指导教学,并从整体角度协调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把学习过程中的九个行为要素通盘考虑:使讲解中有探究,探究中有讲解。这样讲中有练,练中有讲,就会促使学生用已知的知识做工具去揭示、分析和解决矛盾,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归纳和综合去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引发他们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从而建构起新的认知体系,以培养他们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课堂上“发现知识”的主体。它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

(1)它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能更好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的体验;

(3)能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亲自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现象”,从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人格特征。

二、课堂研究性教学的内涵与实施

在实验教学中,提高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性教学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思考,主动地参与,在不知不觉中将注意力集中到研究对象上来,而且这样一分解,使学生通过“复习”,巩固了“已知的”知识,通过“探究思考”理解了“半知的”知识。这样,学生全然不知的知识就所剩无几了,从而使教师“教”和学生“学”双方都节省了气力。用这种系统方法处理教材,驾驭教法,教学内容就会像磁石般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切实感到获得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是一种美好而有趣的学习过程。

研究中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指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学生大脑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亲自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 直至从中探索出知识规律和得到结论。能够指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叫研究性教学。有的教师怀疑,课堂只有四十分钟时间,怎么可能进行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真的占用较多的时间吗?下面将举例说明,课堂上5—10分钟时间也能进行研究性教学,不但不占用过多的时间、精力和教学资源,而且大大节省之。

我们的研究性教学过程由四个教学环节组成:重点强化实验意识,体现探究性学习的探究性;

1.创设情景(大约需要1分钟左右)重视预测猜想,培养思维的预见性;

2.探究思考(大约需要20分钟)使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合理转化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学以致用(大约需要15分钟);

4.概括强化(大约需要5分钟)强调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三、发挥主体作用,体现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

1.放手让学生做好课内实验。课例:课堂小制作:电子云模型-----(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烷烃)

2.引导学生自主地多做课外观察实验。课例:(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项目中的“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观察实验)

四、研究结论及其价值

我们在观察实验法、实验验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这六种研究性教学的方法中选择了比较研究法。启用的是纵向、同类比较的研究类型。

三个升学班,两个学期的期未考试成绩表(即教法改革前后的成绩比较)。结果:第一学期的及格率为58.7%;第二学期的及格率为93.5%。

五、回顾与反思

我们这项工作仅用了半年时间着手研究,研究成果还不够成熟,有待我们今后继续努力。

教育策略(即教育方式)无疑将成为其权力影响力的主要因素。如果教师能够寻找到一种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教学策略,无疑将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参考文献:

[1]王琳.高中生化学课堂提问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 李雪贞.化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D]. 山东师范大学,2007.

[3] 于漪.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J]. 人民教育,2004(07).

[4] 张向葵.教育生态:课堂教学监控的鲜活生命[J]. 教育科学研究. 2003(Z1).

[5] 孙芙蓉,谢利民.国外课堂生态研究述评[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04).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策略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数字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改革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