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指导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几点心得体会

2016-06-22王微微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心得记叙文初中语文

王微微

【摘要】多数初中生由于生活阅历较浅,知识面不够广,对事物的了解不够深刻,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也比较片面;因而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写作相对记叙文写作要困难,而且总感觉写出来的说明文和议论文意犹未尽,不能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因此,大多数的初中考生在考试时依然选择写记叙文,由此看来写好记叙文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 记叙文 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80-02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此话并不错。然而,面对初学写作的初中生,教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这对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使其少走弯路,是完全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中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1.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

2.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性格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

3.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人物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二、要求写真人真事

1.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

2.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会平平淡淡、干干巴巴,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3.让人物自我表演。学生写作前,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三、挖掘时代精神

所谓以小见大,指的是从生活中采撷许多活生生的“细小东西”加以提炼、升华,找到时代的精神,即常说的“小口子,深主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中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分析能力,善于对素材深入分析,把其中的本质涵义发掘出来。比如对漫画深义的理解、对给材料作文中的材料的分析和主题的提炼都应找到关键的点或词语。点面结合是先将人或事在面上进行概括叙述,再在点上作具体的细节描写,层层深入,最后再回到面上,用简单、精炼的语言收笔。这样写层次清楚,内容具体,首尾呼应。

四、强调结构完整

一篇文章主要由内容、结构、语言三部分组成。所以结构完整,脉络清楚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一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住记叙的线索,恰当地安排记叙的顺序。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它像一根穿珠线,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结成一个整体,为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提供依据。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也可以是某个中心人物,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感情、时间、空间等。写记叙文时,在构思阶段就应该考虑清楚以什么为线索,准备用哪些材料,各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要突出什么中心等。这样能思路清楚,有利于文章的布局。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顺叙可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得清清楚楚。倒叙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但一定要注意首尾呼应。插叙可以使文章更丰富、活泼,但切忌乱插而使文章脉络不清。

五、积累写作素材

比方说吧,工厂要正常生产,必须保证有原材料;在家里要做饭,先要有米粮和油。要不,等机器运转再去购买材料,等水开了、油煎好了再去买米,这怎么来得及呢?古今许多大诗人、大文学家写文章、成诗句,他们都尤其注重积累。北宋出口成章、落笔即诗的大诗人梅尧臣不管到哪儿——或和朋友游玩、或平时吃饭睡觉,他的身边都带着一个小袋子,不时把想到的一句、半句诗装入口袋,甚至是只言片语也不放过。我国元末明初“积叶成章”的唐宗仪,清朝的“烟茶换故事”的“聊斋先生”蒲松龄都是讲究积累的典范。茅盾也告诉过喜欢写作的人们:应该时时刻刻身边都有一支笔和一本本子,无论到哪里,都可以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那么,积累应该做些什么呢?

1.要写好作文需要准备许多的材料,但材料来自哪里呢?对我们学生来说,素材来自学习和生活:从大千世界的人物形象,社会动态,到生活琐事,及我们学习的心得体会,再到一本书、一本杂志、一张报纸,甚至一篇纸、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都会是我们写作的材料。因此我们要多看、多读、多记。

2.可以用日记本、摘录本记下我们每一天搜集的材料,还可以把它们用卡片分门别类地归纳整理出来。这样写作时我们就会有材可选,并能选好适合的材料。

3.积累材料要“以十当一”,越多越好,这样在用材料时才能作到以“一当十”,做到越精越好。

当然,做到如上所说的各方面不是朝夕可就之事,对中学生来说更应该从点滴训练起,还要有“不怕作文”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写作文,才能体验到作文的快乐。

猜你喜欢

教学心得记叙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