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6-06-22李林环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效课堂教材

李林环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和推广,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方式方法。仍有许多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领会不深,新教材的特点把握不准,只注重了形式,忽略了根本,呈现出教改不彻底的现状,从而难以实现高效课堂。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就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浅谈点滴见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课程标准 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78-02

一、领会课标精神是前提

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在课程领域的表现,是教材编写及后续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业标准,因此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情景,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在目标要求方面也有很大的变化和调整,它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因此要求我们教师在制定每节课或每项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课标要求的体现和贯彻,即在把握使用教材时就不能仅仅围绕“知识与技能”来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开展,同时还应考虑另外两个维度的实现。例如:在教学综合应用部分“水与冰”的专题时,教师不直接向学生讲解冰水转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情况,而是借助这一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列表、计算,发现规律,从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计算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动手实验,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把握教材特点是根本

领会了课标的精神,还需把握教材的体系和特点。教材既是课标目的的要求的具体化,又是知识、德育、美育的载体,也是智能训练的材料。因此明确教材的编排的体系,把握教材的特点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新教材有如下三大特点:

1.素材的选取大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例如:六年级数学新教材在素材选取上,有七个单元选取的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如:反映同学们小制作的《小手艺展示》、《布艺小组展示》,反映学生校园活动的《快乐足球》,反映学生身体成长变化的《我们长大了》等等。这些素材的选取看似平实简单,但效果很好。一方面原因是学生比较熟悉这些素材,能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这样选取素材也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2.新教材确立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神舟五号的降落范围有多大”转化为数学问题“怎样求圆的面积”,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总结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利用计算公式求出圆的面积,解决神舟五号降落范围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应用数学,又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3.注重渗透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教材提供了这样的思路:由回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为出发点,进行迁移猜想:圆柱的体积能否转化为长方体来推求?然后进行验证,学生根据提供的学具,模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将圆柱体割拼为近似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提升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更新教学观念是关键

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领会了课标精神,把握了教材的特点,体现在教学上就是要改变那些不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教学上长期存在着为升学而教学、重尖子生而轻视差生的错误倾向,其主要根源就在于教学思想陈旧。因此要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1.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优生、中等生、差生一起抓,使全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都成为有用的人才,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2.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重视智育,也不忽视德育和美育,做到数学教学和思想品质教育的统一,坚持教书育人并举,培养出既具有真才实学又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合格人才。

3.教学工作要有全局意识。即教学要担负双重任务,既要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又要为社会各条战线输送高质量的劳动后备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4.教学中要树立全新意识。一方面教学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今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学还要着眼于未来社会的需要,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使现在的学生真正成为建设祖国的新型人才。

四、结语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深入实际,发现问题,钻研教改,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切实在课堂上教师、教材、学生三者融为一体,才能打造高效课堂、精品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兴丰;数学课堂活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赵晓超.培养学生兴趣的对策例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年18期.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高效课堂教材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教材精读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