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训练对策

2016-06-22冉景文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硫酸铜烧瓶铁丝

冉景文

【摘要】深入推进的新课改,使得每一位高中化学教师都将重点放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立足于感知、思考、联想、记忆和理解等的一项心智活动,其囊括了求新性、探索性与综合性等多种思维。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创造性思维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重点训练对策展开讨论,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高中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63-02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以实验为基础。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1]。某一种元素、一个定理发现与实验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无疑是化学的灵魂所在,是化学特有的魅力,更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了动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前提条件。比如我们在讲解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一节时,我先向学生演示氨气的“喷泉”实验,当学生看到红色的“喷泉”时,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于是我要求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原理进行探究,他们不仅表现出很高的的积极性,且回答的均很准确。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又提出问题:如果没有安装吸水的胶头滴管,我们还能看到“喷泉”吗?学生积极讨论,很快提出:挤压尖嘴玻璃管上的连的橡胶管,使其吸水,再将水挤入烧瓶,就可看到“喷泉”。我现场演示,结果却因为胶管不够长,无法吸入一定量的水,因此很难把水挤进圆底烧瓶。但有学生立即提出:连长橡胶管,这样就能多吸水,也许就能将水挤进圆底烧瓶,引发“喷泉”。我鼓励学生,让他们在课上展开验证。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打开止水夹后,用酒精灯对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进行烘烤,使瓶内气压增加,再把气体通过尖嘴玻璃管压入烧杯中,当氨气遇水发生倒吸后,“喷泉”形成。我一方面肯定他们设想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要求他们进行验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喷泉”的产生是因为烧瓶内外产生的压力差,而压力差的产生需要气体易溶于液体中,通过增大压强或减少烧瓶内气压,把液体压入烧瓶;又或者利用增大烧瓶内的压强,使气体压入烧杯。

二、利用典型实验,灌输创造性思维方法

为了使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更具实效,教师应利用典型的化学实验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诱导、激发。

1.教师应对教材大纲与整体进行宏观把握,利用典型实验分阶段的进行思维训练。比如物质燃烧时有不同特征。气体燃烧时有火焰产生,固体燃烧时有火星、火花产生。一般情况下,硫是以固体存在的,但为什么当其在空气中燃烧时却产生火焰而不是火星呢?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对硫燃烧的特征展开仔细观察,就能了解其中的奥秘。硫在燃烧时,由液化变为气化,这样就能解释硫蒸汽在空气中燃烧时为什么发出淡蓝色火焰,

2.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出来,以实验设计与实验习题的方式体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结合实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铁的性质一节,做铁钉生锈实验时,我们可先让学生准备好三只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将铁钉分别放入装满水、少量水以及干燥的杯中。让学生每天观察并做好记录。等到在课上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展示“成果”。我们在讲解时也结合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我们不能以“纸上谈兵”来定义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实践,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锻炼[2]。

比如:我们通过实验转换以下物质(如图1),事先为学生准备了铜丝、铁丝、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等试剂,以及酒精灯、试管等仪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实验过程与步骤。

图1

铜→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铜

学生在讨论后开始实验,1.在酒精灯上烧热铜丝,使其与氧气发生反应,从而生成黑色氧化铜;接着将氧化铜溶于稀硫酸中,制得硫酸铜溶液。2.在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银白色金属光泽的铁丝,几分钟后铁丝表面便有红色的金属铜。3.将铁丝取出,再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了灰绿色沉淀,最后变为了红褐色沉淀。我问学生出现了灰绿色沉淀,最后变为了红褐色沉淀是什么,为什么不是蓝色絮状沉淀?学生们纷纷感到困惑。我提示学生说:“硫酸铜溶液和铁丝发生反应,在取出铁丝时,也就取出了附在上面的铜,也就生成了硫酸亚铁。”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铁置换溶液中的铜离子,进而生成了亚铁离子,再加入氢氧化钠时,生成了难溶于水,且性质不稳定氢氧化亚铁,氧气很容易氧化了它,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因而呈现出灰绿色沉淀,最后变为了红褐色沉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化学教师应将学生的主动、积极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为其营造和谐,轻松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冯小强.谈谈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J].考试周刊,2015(53):138.

[2]陈伶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实验教学,2010(10):160-161.

猜你喜欢

硫酸铜烧瓶铁丝
两长两短
蓝色泳池水潜在危害的研究
水重新沸腾实验的改进
铁丝原来有多长
熟练的侍者
神奇的“魔术”实验
如何安全高效配制硫酸铜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条件探究
藏在玻璃瓶中的机遇
烧瓶中的“神奇”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