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革与共鸣,感受数学的信息化进程

2016-06-22卫星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信息化

卫星

【摘要】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顺势而为,善借互联网的优势力量,将多媒体与信息化工具引入到现代数学教育课堂上,为学生们展开别开生面的、创新十足的课堂教学。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多种工具,展开综合性的教学,培养学生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更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 信息化 互联网科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41-01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不仅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海量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与学的互动式的平台,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起对学科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在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化工具以其独特的教学优势,越来越受到学校及教育机构的推崇:

一、提供海量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

互联网为小学数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教师的备课及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最新的数学教育方法,收集相关的例题与最新的解题方式,为课堂授课作好充足准备。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同行业的优秀的教学案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创新数学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课堂预备与课后练习,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可以体验到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提供互动式的平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以单线性的教师授课为主,学生以传授与记忆为主,忽略了学生对主体意识的开发。新型的互联网教学以互动式的教学为主,突出教与学的互动式过程,与传统教学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向教师进行提问,通过互联网展开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互联网,将数学学科抽象的概念与知识演化为生动的图像与动画,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对数学学科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生动、有趣的演化,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平等接受相同的教学资源与平台,使教学达到差异化的目的,无论“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可以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打破传统教学沉闷的教学,使教学融入生动、有趣、互动的元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有裨益。

四、线上与线下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率

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学生线下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学习素材。利用信息化的工具,学生在上课前可以对学习进行很好的预习与准备阶段,课堂之余,学生还可以对一些重点与难点进行自主的搜索与研究,各个击破。 在小学数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与解题过程,在短短的课堂之上难以得到充分的 教学,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针对性的自学,弥补知识缺口,提高数学知识短板,同时也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充分地利用信息科技,可以为学生打开一个生动有趣的数学系世界,也为教师提供教学的一臂之力。科学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科技,可以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而言,小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价值:

1.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提高学习兴趣

除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背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体系的重大应用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引入生动的形象、符号、图片,添加美妙的音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适当地添加一定的超链接,使知识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拓宽学生的知识版块。数学本是一个充满微妙与乐趣的学科,如果单纯的教学背板不能援引数学的全部魅力,我们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带入课堂,使一些难以表述的知识点得到生动的表达,提高教学效率。

2.展开一定的教学情境,体现课堂互动

传统的教与学的单向不能够充分地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由于缺乏创新性正在逐渐突显其缺陷性,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构建一个强大的师生互动平台,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而且可以在此平台上更好地体现教学互动。例如,教师在教学生的“几何图形的面积”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鼓励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剪纸或者拼接的形式来组构几何图形,这个过程也可以在电脑上通过有趣的动画或者视频来演示完成。多媒体与课堂活动的结合,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自主思维能力,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贴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性教学

互联网为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更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信息。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展开针对性的测评与问卷调查,从而得到准确的、恰当的反馈信息,使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数学能力有良好的把握。针对这些科学性的评价信息,教师可以科学地安排教学设计,因材施教,分层练习,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观察与了解,对个别学生的认知与能力水平有直观的体验,并及时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消除其认知与学习上的难点,优化教学方案。

4.巧借互联网工具,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生由于特殊的学龄特色,对于数学知识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很难有深入的理解。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重点与难点题目进行分步骤解析,展开虚与实的结合,整体与局部的展现,重点问题的详解,帮助小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解题技巧。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圆的面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将圆形分割,随着分割人数的增多,逐渐渐变为长方形的类似面积,最后再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是一个从大到小,从难到易、从抽象到具象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对圆的形状理解得更为深刻,而且对圆的公式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建立起对学科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需要融入信息化教学工具,不断的丰富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老师应该不断的发挥互联网的价值,创设教学情景,开展针对性教学,不断的突破教学重难点,为数学教学课堂增加趣味性,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而达到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文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2015.

[2]刘晨旭.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2013.

[3]姚兵.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2014.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简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