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2016-06-22章适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探究实验本质概念

章适

【摘要】以“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实验探究为例,精心预设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构建知识,形成观念。

【关键词】探究实验 微观解释 盐类水解的规律、概念、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24-02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盐类的水解是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等知识的综合利用。从内容上讲,本节内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指导有关电解和物质检测等知识的学习。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与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构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二、设计思想

我把本节课的内容分成三个阶段,阶段一为发现问题,阶段二为分析原因,阶段三为归纳总结。通过教师引导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突出重点,把主要时间用于学生自主探究上,对“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实验探究采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性教学过程,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并从微观角度分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把对宏观现象的观察与微观世界的想象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本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实验探究,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2.从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的角度认识盐类的水解原理。

3.结合实验探究,从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理解盐溶液呈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4.在实验中发现,在问题中思维,在情景中归纳,在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本质。

五、教学难点

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微观解释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1.水解的规律: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 显碱性

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 显酸性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 显中性

2.盐类水解的概念: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与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3. 盐类水解的本质:盐与水反应生成弱电解质,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促进水的电离。

八、教学反思

鉴于本节课理论性较强,设计时应注意:

(1)体现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究式教育理念。

(2)结合实验,由宏观结论引出微观解释,从已知走入新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可能出现的情况:

(1)由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较多,教师在授课中必须精心组织及时调控,否则课堂时间不易控制。

(2)在实验探究2提出假设这个环节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2]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编著.

猜你喜欢

探究实验本质概念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智能力
气泡的速度探究实验的改进研究
加强实验,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放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