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物理教学应注重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

2016-06-22赵世辉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猜想物理教学学生

赵世辉

【摘要】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所有的猜想都建立在惊见的前提下,继而引发新一轮的探索潮。猜想真正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猜想即猜测和想象,在物理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然后源于猜想的基础,经过众多的实践、实验然后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想见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更不会诞生相对论;亦不会有分子核式模型的提出阐述,自然量子力学的建立更无从谈起!所以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揭示光的本质……可见猜想对物理学的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生 猜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22-02

一、猜想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

猜想能激发兴趣,猜想出新奇的现象、问题能吸引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兴趣高涨,这就诱使他们企图用现有的知识去解释或唤起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猜想能调动积极性,兴趣和渴求新知的欲望是驱使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猜想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究。猜想能启发思维,猜想亦使物理教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活动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去探讨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维会越来越趋向活跃,潜移默化中让多维思维的方向更加清晰。猜想能促使实验教学的发展,同时是实验课题的土壤,经过猜想,有较多问题就会在学生面前立体呈现,在已有条件下,用实验去分析、论证,寻找答案,促进理解深化!学生认识越深刻越全面,猜想的结果就会越多,反之亦然。

二、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而在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首先就要猜想,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出实验的方案,可见,猜想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在初中物理各环节教学中,猜想充斥着思维的每一个空间。

而实际教学中,学生猜想的结果往往出乎意料。比如说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猜想可能与重力大小;速度大小,接触面的面积,物体的质量,密度;形状有关等等。会有一部分学生会即刻做出反应,凡是他们想到的,都认为是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器材以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限制,也不可能对猜想的所有结果一一验证。所以虽然课堂上走了猜想──探究的形式,但却耗时费力收效甚微。为避免学生猜不到点子上和漫无边际猜导致的尴尬,应多方面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三、在物理教学中,如何使猜想更接近于结果呢

1.要让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和做好知识储备。

猜想绝不是天马行空,无端臆测。而是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重现,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类似的现象,恐怕很难做如是猜想。比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果学生对照相机照相时得到清晰理想像的做法了解,那么就很容易猜想出,要得到不同的像,可能需要改变焦距。如果学生对能量转化特别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知识理解不透彻,恐怕很难猜想出热机的工作原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多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这不仅符合新课程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理念,也能让学生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物理教学特别是探究活动的开展无疑大有裨益。

2.猜想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好猜想方向。

课堂上的猜想过程应由教师激发而产生,并由教师把控学生猜想的大致方向,让学生明确研究目的。当然,教师也不能太过于霸气与强势,否则就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同时又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3.介绍给学生一些有效的猜想方法

(1)直觉猜想法:直觉猜想是感情猜想,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

未经分析就迅速对问题做出合理的猜想,是人脑对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它往往会形成智慧的火花,迸发出创造的灵感。例如,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凭直觉可能猜想:与电流的大小有关,与线圈的匝数有关,与导线的粗细有关等。

(2)类比猜想法: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把信息从一个对象迁移到另一个对象的一种推理方法。如密度和比热容都是物质的特性,可将其类比,让学生猜想比热容的用途,学生就很容易猜出可用来鉴别物质。教学电学中重要的概念电压时,由于它很抽象,需要逐步加深理解,教学中,结合水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水压,电流和水流的形成类似,学生即可类比猜想出电流的形成是由于电压。

(3)联系猜想法:借助以前与之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其他物理问题或知识。如在学习功率一节,让学生猜想如何比较一个力做功快慢时,可联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学生会豁然开朗,猜想到可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做功的多少来比较。

(4)归纳猜想法:通过某类物理对象中个别对象具有的属性,猜想该对象全体都具有这种属性。如在教学降低温度是使气体液化的一种方式时,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归纳猜想提出来。

(5)逆向猜想法:从结论或现象开始,到这思考问题,反向分析,来探究成因或条件。如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时,从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入手,分析有用功和总共分别包含哪些部分,找到S和h的关系,就可找到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猜想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学生的猜想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挖掘更合理的猜想,从而让学生通过猜想,历练去达成自己的目标,最终使学生的猜想能力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梁志强.猜想——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浅谈科学探究中如何猜想与假设[J]理科考试研究 2012年20期.

[2] 曹世慧.猜想与假设导向性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与学 2012年12期.

[3] 陈信余.科学探究[J].物理教学探讨 2005年06期.

[4] 陈琴,庞丽娟.科学探究:本质、特征与过程的思考[J].教育科学 2005年01期.

[5] 金修成,方雪钟.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猜想与假设的引领[J].物理教师2009年06期.

猜你喜欢

猜想物理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