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

2016-06-22齐大伟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生

齐大伟

【摘要】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优势,更应该利用其学科优势,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推动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学生 健康心理 塑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12-01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教学除了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写作能力外,还非常注重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学不只是停留在“授业、解惑”,更多地在于“传道”,即指明方向,确定思想基础,它在学生的健康心理塑造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呢?

一、利用语文教材进行美学教育

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心理塑造的目的。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的政治抱负豪情壮志影响许多同学。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渔夫桑地亚哥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的环境里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

二、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心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语文教学不应单是课本知识的传阅,还应与生活接轨,多开展丰富多彩集体课外活动,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如组织参加团体语文竞赛(辩论赛、知识竞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爱护环境、关爱弱者、关注社会中不良现象或榜样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摆脱依赖思想。通过上述手段可达到消除学生孤独、冷漠、依赖、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心理问题,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心理教育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可让学生拓展视野,又可以从艺术鉴赏的角度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对真、善、美的欣赏和评判能力,丰富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语文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摄取符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求人不如求己》(选自《青少年适应社会的健康心态》)可培养学生克服胆小的弱点,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相信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事的健康心理。选读《一把温情的钥匙》(《智慧背囊》),对学生进行真情与信任的健康心理教育。使学生在感受美文的同时,净化自己的心灵,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进行经典名著阅读,知识经验扩充了,思想情感升华了,思想境界自然就提升了,综合素养自然就提高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如阅读《海伦.凯勒的传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可以让书中的故事感染学生,让主人公身残志坚、自信自强的人格力量震撼学生,使学生悟出作为一名肢体健全、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学生,更要有无穷的斗志和毅力去迎接人生的挑战。

四、在心与心交流中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当然要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健康心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进步的起点。中职学生年纪较小,心理上还处于逐步成熟阶段,面对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有时候信心不足;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的人物形象、语言和作者的故事等方面进行分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遭受困难挫折在所难免。但目前学校的青少年,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承受能力较差,意志较脆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品的背景和课文丰厚的内涵等,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心理的塑造,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语文教育的天然使命,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关系到培养健康人才的关键问题。它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去寻求做人的道理,浇开学生理想的花朵,萌发学生的高尚情操,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学生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浅谈引起学生心理错位的因素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学生写话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健康心理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