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活动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6-06-22魏群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兴趣

魏群

【摘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早在5000多年前就提出了爱好并有兴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的观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佳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的兴趣。”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都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

【关键词】实践活动 激起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10-02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使小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的喜悦?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崭新问题,也是为我们的教育研究指出的努力方向。一直以来,教育工作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总结出“通过实践活动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激发策略。

一、深入活动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每个学生都扮演情境中的一个角色并参与到情境中实践。这样,学生上课就是在情境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愉快,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例如:教学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把例题和练习题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各种钱币让学生分类,接着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讲元、角、分的进率时,可以这样设计:小明去商店买一支笔要花一元钱,但他只有面值一角的钱,他要给售货员阿姨几张一角的钱才够一元呢?让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

二、置身生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引导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1.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天天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外出旅游得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孩子参与处理家务事的过程中,不但能发展智力,还能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如:饭,怎样做能节省时间;大扫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起计算水费、电费等家庭帐目。让孩子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家长布置给孩子“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家里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

2.孩子知道了正方形后,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可问孩子:“你认识了正方形,家里有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地板砖是正方形的,……”“我们对纸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知道它是不是正方形,那么,对一些我们不能折的东西,不能确定是正方形,怎么办呢?”“把地板砖打碎。”“不行,打碎就不能用了。”“用尺子量。”“对,就用尺子量。”在家长和孩子的讨论下,再对新发现的正方形进行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数学是源自于生活的,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内容就会显得空洞而乏味。因此应在教学中就尽量缩短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数学这门学科并不抽象难于理解,相反它就存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领悟”。

三、小组合作,加深合作学习的兴趣

现在,学生的座位由原来的排排坐变成了团团坐,这样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在小组内要强调合作,组外强调竞争,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心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小组讨论,动手实践,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生心情放松,同时也给了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学生对合作学习产生了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还能使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例如:小组分工合作,统计“1分钟内学校门口各种车辆流通情况”通过合作实践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拥有了极大的成就感。这一室外小组合作实践真正发挥出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实践活动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母亲”。学校、家庭要共同创造有利条件、运用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学校、家庭一体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情、有趣、有味、有疑,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优化,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家长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生的知识与思维之间架起桥梁,小学生就会感到学习充满了乐趣,就会发现知识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世界,就会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要。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兴趣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