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2016-06-22周飞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生命力课堂

周飞

【摘要】历史课堂教学不应该是照本宣科、一味灌溉,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生动活泼的历史与社会。无论是努力研究教材,努力研究学生,还是努力研究教法、学法,目的都是通过有效的教学还原历史与社会原本的生命力,构建有生命的课堂。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课堂 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09-02

历史上曾经诞生过无数婉转悠长的故事,跌宕起伏的人生,感天动地的情感,世代流放的制度典籍,璀璨绝伦的艺术文物,但在它们载于史册的那一刻起就凝固了。在我们的历史与社会课本上总是无声无息、静静地沉睡在那里。当我们的教师漫不经心照本宣科的时候,当我们的教师急功近利一味灌输的时候,这些凝固的历史在学生眼中就会变成死气沉沉令人乏味的一堆史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如何使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这是所有初中历史与社会老师面临的紧急任务。

一、激扬历史课堂的丰富情感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科技发明,中华民族抵抗外族侵略的革命斗争的优良传统。因此,初中历史课堂可以从很多角度利用素材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爱国爱民、献身社会、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等情感。教师应该用激情点燃课堂,孕育出学生的历史情感。

如果说一个失去感情的人不算是一个真正完整的人,那么一堂课没有契合教学主题,没有恰当激发情感的历史课,也不能称得上合格的历史课。

例如,讲四大发明,如数家珍;讲黄海大战,声泪俱下;讲南京大屠杀,义愤填膺;讲郑和下西洋,绘声绘色。通过语言传递情感信息,产生移情作用,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以交融,进而引起共鸣。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些充满情感,能够让心灵震撼激荡的来自课堂的声音。

初中历史教师的解说决定了历史教师不仅要对历史有深刻的理解,更要有一种智慧,简约通达的语言,用微妙而深刻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名学生都从中获得思考和启迪,才能让历史复活于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让课堂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

二、追寻历史中的人生和人性

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进行创造的过程。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讲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人物,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却只是墓碑上的名字而已。而事实上历史中每个人的言论、行动背后更有着丰富的性格、情感,曲折的人生经历,复杂的社会背景。

我们在初中历史教学时,应该带领学生透过历史事件看到创造历史事件的人以及他们行为背后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努力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了解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中的“人”,才能更深刻理解那纷繁错杂的历史中的“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印象。

例如,在初中历史课上,我们常常声色俱厉地批判那些骄奢淫逸的昏君,却忽视了这些君主的无奈和精彩的另一面。比如,宋徽宗虽重用奸臣,治国无能,但在艺术上的成就颇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和倡导了绘画艺术。了解宋徽宗如此钟情书画艺术的一面,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位皇帝的个性特点和人格特质,也能更容易理解他为什么昏庸误国了。

再如,在初中历史课上,我们常常介绍历史人物的名言背后都是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道光皇帝撤职,发配到新疆伊犁效力赎罪。即使在这样的逆境下,他依然写出“苟利国家生以死,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情诗篇!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在新疆,他忍辱负重,不顾年老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60岁那年,他被朝廷重新重用,依然兢兢业业,积劳成疾,终年66岁。纵观林则徐的人生经历,我们才能真正明白林则徐贴在府衙门上的那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只有理解了人,才发现那些话并非他的豪言壮语,而是他的人生写照。

前几年《明年那些事》这部小说红遍天,其文字活泼生动,深受大众喜爱。我们姑且不论这部书的学术价值,这部书为什么这么火?究其原因正是对历史中的人和人性进行了关注,所以才成为大众的历史。如果能让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里不仅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更能感受书本字里行间跳动着的生命音符,那么历史课堂就会变得与众不同,将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界

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应该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让历史教学贴近初中学生的生活。学生们在彼此欣赏各自带来的“历史”的同时,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中,也在创造着历史,历史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我们还要及时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如把南京大屠杀作为网络游戏命名,火锅店取名“支那”等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相关的历史,反思对这些问题应该持有的态度。

我们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飘》《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作品。

我们还可以把政治问题与世界历史宗教结合起来,如巴以冲突、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与二战中的日本战犯等。除了讲述以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试题,促使学生切身体会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辨,学会联系,真正地感受历史所蕴含的的思想,特别是从中获得对现实的启迪与感悟历史讲述着人类的过去。

四、结语

总之,历史不是没有生命的,照本宣科的历史课堂教学无疑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充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这样就一定能打造出有生命力的高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杨霞.让生命活力在历史课堂中竞相进发[J].历史教学问题,2004(4):100-101.

[2]吴志悦.创设有生命的历史课堂[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9-9.

[3]朱如奇.创建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J].时代教育,2014(10):174-175.

[4]陶弘标.寻找历史课堂的灵魂[J].贵州教育,2014(8).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生命力课堂
欢乐的课堂
直到世界尽头
绿野仙踪
如梦似幻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顽强的生命力——蟑螂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