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跬步以至千里

2016-06-22王金杯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语文素养语文课程

王金杯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我们认识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功能,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探究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程 语文素养 重大意义 层次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05-02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专家和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语文素养的研究,“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致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怎样提高语文素养?这里我自己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三个方面。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二、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大意义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

首先,理解了什么是“语文素养”才真正理解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素养就是语文能力的创新与升华。之前认知领域的"语文能力"很难全面地概括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功能,而课程标准中采用"素养"一词,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为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 "素养"一词,较之"素质"更具有"后天的教养效果"的意味。这也让广大一线教师更加明白自身“授业传道解惑”艰巨使命,明白了语文素养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任务,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还是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之所在。

其次,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使思考得到充分发展。语文素养高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做出准确判断、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可以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这其中,蕴积了强烈的创新潜能及无限的思维意识。这样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意味学生的精神境界有提高。

三、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现在,提高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应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应该主要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工作:

1.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以人为本就是让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去积累去思考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而积淀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和识记背诵。所以只有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识记背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学生的文化底蕴到了一定高度,就能对作品进行自我感知,再调动生活积累,产生共鸣,再经过丰富的想像、联想和分析,进而领悟到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

2.强调语文素养层次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养成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进行语文素养的层次训练,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更系统的完成知识储备。

第一,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使语文教学走向理性主义的殿堂。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知识是学生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

第二,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三方面的内容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运用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

第五,吸收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展现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语文素养层次训练像一股流水,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层次训练,增大它的流量,同时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使它流向素养的海洋。

总之,提高语文素养就是提高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就是拓展视野,塑造健康人格。所以,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应从培养学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让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语文素养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原则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