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2016-06-22颜景霞王丽萍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入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颜景霞+王丽萍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是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03-02

特级教师于漪把课堂导入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方法方面做了如下有益的探索。

一、设疑导入法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这样导入:“如果一只老虎遇到一只狐狸,哪一个厉害,到底是谁怕谁?”学生答:“当然是老虎厉害了。”老师说:“今天讲的故事却是老虎害怕狐狸,听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文,从课本中寻找答案吧!”这段导语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急于弄清怎么回事,就全神贯注地读起了课文。

二、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就是运用语言、多媒体、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导入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导入法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种手段,创设课文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动画课件:温暖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融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苏醒过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并且生下了很多黑黑的圆圆的卵。轻风吹过,阳光和煦,池水温暖了,这些卵慢慢地活动起来,变成了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自由自在……学生的思绪随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生机盎然的池塘里,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情境。这时,教师适时引发:“这群可爱的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什么样子?她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蝌蚪找妈妈》,从中找到答案,帮助动画来编辑后半部分吧。”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由动画视频转移到了课本的阅读中。

三、演示导入法

通过直观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为学生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导入设计中,演示一些直观性的东西比说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这样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然后出示小壁虎的图画(小壁虎的尾巴做成了活动的)。学生惊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师接着问:“同学们对它了解吗?”学生交流说到:“它吃苍蝇、蚊子。”然后,教师趁机引导:“壁虎虽然不好看,但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教师顺势把壁虎活动的尾巴拿下)学生惊讶地说:“哎呀不好了,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这该怎么办呢?”学生说:“那该怎么办呐?”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就是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发生的事。”这时,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四、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在导入课文时,讲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故事,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我就以王二小的故事轻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吗?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敌人来扫荡的时候,抓了王二小带路,王二小就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把敌人全部消灭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非常爱听,个个喜形于色,老师接着说:“王二小是抗日小英雄,今天,我们再来聆听一个抗日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感人的故事吧。”

五、导游导入法

小学课文很多是写景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游客的视角,身临其境,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思维。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的导入:出示课件,简介金华双龙洞的概况。这是一篇游记,作者叶圣陶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题,直接交代了旅游的景地双龙洞,全文介绍了那里的自然风光。这篇文章,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教学中教师扮演导游的角色,先带领学生欣赏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游览”洞口、外洞,再领着学生小心翼翼地穿过石壁下方的孔隙,最后到达内洞,和学生们一起欣赏奇异的钟乳石,特别是蜿蜒在洞顶的一条黄龙和一条青龙。教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语文课堂的导入,色彩纷呈,方法多样。导入有法,教无定法,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扉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猜你喜欢

导入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探析初中英语的兴趣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的导入艺术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