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016-06-22唐孝强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整合中学

唐孝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也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伴随着基础教育工作研究需要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之间也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结合。本文将以信息技术在例题的变式中的应用为实例,并对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数学课程整合路径进行深入性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中学 数学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96-02

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教育技术手段的水平,而信息技术与中学阶段数学教学之间的有效整合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更是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重要表现,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应当面向现代化以及未来的重要选择。信息技术与中学阶段数学教学的整合符合了当前数学课程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中学阶段数学教学有效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需要保持两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一、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内涵分析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两者之间的整合就是数学课程具体教学阶段引入信息技术手段的一种功能表现。数学教学阶段形成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学,并实现教学效果方面的最优化,从而达到完成数学教学目的的任务,并通过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课程整合同样也不是简单地对信息技术内容的一种叠加,应当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一种丰富与完善。数学课程整合促使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融入到数学教学当中去,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关系,实现了信息资源与传播方式上的转变,促使数学教学能够进一步实现突破,并能够更好的满足全新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作用分析

信息技术需要在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展现出其重要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即针对中学数学课程的一种触动,也包括对课程教学的影响。

1.信息技术对中学数学课程内容产生的作用。

受到信息技术产生的影响,数学课程从内容方面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并能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同时也存在隐形变化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往相对未受到重视的数学课程开始成为了重点;

(2)以往相对受到重视的课程内容开始被忽略;

(3)数学思维模式教学比较容易被接受并实现;

(4)数学教学阶段需要融合信息技术模式思想;

(5)知识系统需要进行重组;

(6)课程从内容结构方面表现出多样化特征。

2.影响分析

信息技术被应用到了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并对数学教学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具体可以表现在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较多元的资源,同时能够对构建多元化、关联性强的环境提供帮助;

(2)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发现式学习模式建立;

(3)信息技术能够有助于表现出交流式学习模式效果;

(4)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够激发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5)信息技术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

(6)信息技术对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供帮助;

(7)信息技术更加有助于帮助学生与教师突破教学难点;

(8)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形成互助学习提供精神上的引导;

(9)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实验提供可能性;

(10)信息技术更加具有代表性与难度水平。

三、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为了进一步把握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整合,本文以“新课标人教版初三数学”为教材实例,对例题变式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效果。

1.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主要强调的是“整合”性,不是简单的拼凑叠加。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其教学思路的明确,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以发挥其信息技术优势。新课标教学中明确提出“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目标、形成自主与独立态度目标”。这是新课标教学中的统一目标。因此在开展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中,要基于此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特定教学目标。

例如,在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中,关于“圆”的计算题的立体变式学习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主要依靠PPT教学以及几何画板,使学生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例题解答:“⊙O1与⊙O2相切于点T,直线AB、CD过T,交⊙O1于A、C,交⊙O2与B、D,求AC//BD”。

教师利用PPT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进行作图与解答。利用弦切角定理证明∠A=∠B或∠C=∠D。这类例题学生较容易证明出。

然后,进行变式训练,要使学生充分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自主问题探究和解答。

变式训练为:“已知:半径不等的⊙O1与⊙O2相切于点P,直线AB,CD都经过切点P,并且AB分别交⊙O1、⊙O2于A、B两点,CD分别交⊙O1、⊙O2于C、D两点(点A、B、C、D、P互不重合),连结AC和BD.

(1) 请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 根据你所画的图形,写出一个与题设有关的正确结论,并证明这个结论”

在例题变式训练过程中,学生学会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有效利用几何画板的基础上进行问题研究,实现圆的问题分析能力培养。

最后,通过区分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并利用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与便捷性来实现课程优化设计。

例如,在对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抛物线”的例题与变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PPT进行实例引入,利用一次函数、指数函数等知识进行课堂新知识预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入学习氛围中。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侧重学生结合PPT进行几何画板的应用,进一步掌握抛物线相关问题的例题和变式训练。在初步学习与巩固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其主要课程设计流程如下图1所示。

3.注重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吻合。

信息技术的使用需要结合数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不能刻意追求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形式。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才能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教学过程中,为了演示圆的画法,利用3D建模做了一个圆规模型,并制作了一段三维动画。案例中,学生虽然也弄懂了画法,可这样做既耗时又费力,不如直接用圆规在黑板上演示更方便快捷,教学效果甚至更好。

综上所述,明确信息技术手段与中学阶段数学课程整合需要关注的焦点,充分做好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针对两者之间整合需要抓住的关键以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之前的有效整合最关键的因素。真正做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完美融合,从而实现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工作的革新。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课题组.中学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51-55.

[2]张桂芳,李艺.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本质探究:从内容到课程[J].电化教育研究,2005,08:78-80.

[3]孙名符,刘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若干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16-19.

[4]“中学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课题组.高中数学课程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与实验[J].课程.教材.教法,2004,03:47-52.

[5]许兴业.“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究”课题研究报告[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05:96-100.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整合中学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利用绘本优化大班数学课程之浅见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