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

2016-06-22于飞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译英对策

于飞

【摘要】由于受到汉语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化习惯的影响.在汉译英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这种中式英语译文可表现在单词、词语搭配及句子等各个层面上。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式英语在汉译英中的表现、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关键词】汉译英 中式英语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7-02

一、引言

在汉译英中,译者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明明我的词汇、语法都是正确的,为什么译文读起来这么别扭?一点也不地道。”这是因为译入语通常不是译者的母语,虽然译文从语言角度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常常不为母语为英语的人理解,这就是所谓的“中式英语”现象。对于正在学习汉译英的学生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译员来说,如何避免中式英语,使译文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本文将针对“中式英语”这一现象,分析其表现及成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二、中式英语的定义

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语音、语法、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在学习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时会遇到许多困难,犯很多错误。在中央编译局和外文出版社做过八年译文修改工作的美国翻译专家Joan Pinkham在《中式英语之鉴》中曾对中式英语下过定义:“所谓的中式英语就是那种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也可称其为‘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1]这种英语大多不合英语语言规范和文化,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往往是不可理解和不可接受的。

三、中式英语的表现

1.词汇层面上的中式英语

在汉译英中,词语的语义重复和搭配不当是译文在词汇层面最常出现的两大问题。语义重复指的是译者按照汉语原文逐字翻译成英语,译文中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多余的重复的词。例如,将“人们的生活水平”译成“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people”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因为“living standards”只适用于人类。诸如此类的多余的词是比较容易被译者发现并接受,而词语的搭配不当则不易被译者及英语学习者发现并信服。

Eugene Nida认为,不少母语为非英语的译者译出的东西即使单词、语法都是正确的,但他所译出的某些词语组合在英语中也是不被接受的。[2]对于汉语为母语的译者来说,一个英语词究竟能不能和另一个英语词搭配并不是自由随意的。在翻译时,不能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字面意思去翻译,也要考虑到英语词语的习惯搭配。很多人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过分依赖原文词语的意思,不敢跳脱出来,对于词汇的深层含义和用法并不深究,按照中文原文的顺序将英语单词直接替换。这样译出的文章晦涩难懂,势必成为中式英语。

2.句子层面上的中式英语

在句子结构方面,英语重形合,强调句子的形式和结构完整。并且有丰富的连接词来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汉语重意合,句子意思主要依靠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来确定,强调句子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中英两种语言在句式上的差异要求英语学习者在汉译英时,要敢于打破原文的结构和顺序,按照英文的结构和顺序重组,这样才能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如在汉语中可以说“中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公务员考试”。很多同学翻译的时候就会译成“China ha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take civil exams every year”。这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语。与英语相比,汉语主语意识相对淡化一些,表现为汉语无主语现象较为普遍,而英语中除了祈使句外,几乎所有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语。因此将原文的“中国”译成地点状语,将“成千上万的人”译为主语,句子就会译为“In China,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take civil service exam every year”更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四、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

1.思维方式的差异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文字向另一种文字的转化,同时还表现为两种思维方式的转换。中式英语是汉语思维与英语形式的混合体。由于英汉逻辑思维顺序不一样,中国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虽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掌握了语法知识,有的人的语法甚至比母语为英语的人还要好。可绝大多数学生不能用英语自由的交流。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没有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英语带有中文语音、语法结构的特点,也就是中式英语。

2.母语的负迁移作用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Robert Lado在在他的著作《跨文化语言学》中提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学习中去。[4]这种“迁移”又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英语学习者会很容易记住与母语形式相同的英语,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相同之处对学习第二语言带来的积极意义就是所谓的“正迁移”。但是,中国学生常常会忽略英语名词的单复数以及动词时态的变化。这是因为我们的母语中没有名词单复数和动词时态的变化。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学习所引起的干扰就被称为“负迁移”。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总是会不自觉地代入汉语在词汇、语法以及表达方式上的特征,造成了中式英语的出现。

3.东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赖以传播的物质表达形式。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通过汉英语言反映出来,从而导致了中式英语和标准英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分支。[5]如果英语学习者不了解英美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就无法掌握语言的内在精髓,不仅无法交流,甚至会造成对方的误解。例如,不同的国家在数字、颜色、宗教方面的文化差异很多,中国著名的白翎钢笔到了英国变成了滞销产品,究其原因在于它的译名“white feather”。因为英国有句习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意思是临阵脱逃,“white feather”意为胆小鬼。可见,不了解英美文化不仅会造成中式英语,甚至会导致文化冲突。

五、克服中式英语的对策

1.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

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差异的了解,也是我们学习英语语言的一大障碍。因此,找出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十分重要的。不能把汉语的习惯性表达方式直接搬到英语的语境中去。要想克服中式英语,必须了解中式英语。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才能得以改正。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谨慎选择词汇,注意单词间的搭配。这是可以有效规避中式英语的途径之一。其次要力求在表达上符合英美人的习惯。中式英语译文通常过于依赖原文,造成译文的可读性差。再有就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如词性转换、增此法、减词法、转换词序、断句、主被动的相互转换等等。

2.了解西方文化传统,培养英语思维习惯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部分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英语,英语学习的内容无外乎是机械地背诵单词和语法,忽视了文化元素的吸收。英语学习者应该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入,培养英语思维方式。阅读是语言输入的最佳途径。可以选择一些英文报纸杂志来阅读,因为其中的语言用的是最原汁原味的英语,词汇也是最新最流行的甚至是自创的新词,有些甚至在字典里都查不到。此外,还可以多听一听英语广播、英语歌曲,看一看英语电影,多跟读、多模仿。英语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模仿式的学习,从语音语调到遣词造句都要模仿,模仿的多了,对母语的依赖性自然就少了,渐渐就能培养出直接使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中式英语自然就少了。

六、结束语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汉语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已经深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会不自觉地将其应用到英语中,造成中式英语的产生。具有中式英语特征的译文晦涩难懂,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不仅给阅读译文的读者带来困难,还会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带来障碍。所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学习,培养用英语思考问题的习惯,尽量减少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再有要多读多看多听英语语言材料,多学习西方的风土人情,将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文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尽量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让翻译真正发挥其文化桥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Pinkham, Joan.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Nida, Eugene 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 J. Brill, 1969.

[3] 李建莉.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翻译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18(3): 61

[4] Lado, Robert.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 [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5] 章国军.透视中式英语[J].韶关学院学报, 2005, 26(11).

猜你喜欢

中式英语汉译英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Keys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式口语现象研究
“第二届连士升杯国际汉译英大赛”获奖名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