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掌握“题目”艺术

2016-06-22林怡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题目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林怡

【摘要】“题好文一半”。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若想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主动了解和掌握“题目”艺术,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文章“题目”帮助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思路。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文章题目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教师应如何掌握“题目”艺术,以期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 题目艺术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72-02

有的标题往往会昭示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有的标题直接点明文章主题;有的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有点标题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分析题目作用,要把握文章中心,联系主要内容,考虑题目的来源,拟题的依据,题目的内涵,深层意义,考虑题目所用的手法,分析题目的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等,此外,还要考虑到题目的句式结构,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具体情况,再做全面表述。可以说,抓住了文章题目,就抓住了文章的重点与难点,为有效分析文章内容做好了铺垫。

一、分析题目中的比喻修辞,感悟文章的韵味、生动

如《紫藤萝瀑布》一课,题目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长、盛、繁的特点,而且也隐含生命的长河无休无止的意蕴,既点出了文章的内容,又包含了文章的主旨。文章以“我”对盛开的紫藤萝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从书写赏花之情到惜花之憾再到思花之感。第一到第六段描写了紫萝藤盛开的状貌。由花瀑到花穗,再到花朵,由远及近、有整体到局部。七到九段目睹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最后两段点明主旨,由花及人。由具体的感受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这事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作者由盛开的紫萝藤写起,融景于情,由情入理,在写花中书法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予人生哲理。题目中的“瀑布”一词,用比喻的手法,既状写紫萝藤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二、通过题目,感知文章大意

文章题目是作者反复斟酌才定下来的,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全文内容,下面的千言万语往往从上面的题目中就可见端倪。因此,第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大意,切莫忽略了问题的作用。对于很多课文来说,抓住了文题也抓住了中心内容。教学《游天然动物园》第一课时中,当学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前,我在“动物园”三个字下加上特殊标记,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处处留心动物园中的动物。读完以后,学生很容易找出了这一课中作者描述的动物。然后,我又在”游”下做标记,学生看后就马上站起来完整地回答了本课主要内容:通过导游阿里的带领,我们在米库米动物园中遇到了长颈鹿、金丝猴、河马、大象等动物。另外,还可以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由标题设计主问题

由于标题具有以点带面的凝聚作用、辐射功能,所以,柑橘标题设计主问题——按余映潮先生的说法,主问题指“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有助于层层深入地抵达文本腹地,逐步形成课堂高潮;如果能设计的合理而巧妙,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万网能轻松地完成。执教古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时,笔者设计两个主问题:文题向我们传达了哪些信息?标题是“始得西山宴游记”,有人说课文直接写游西山就是了,为什么药花三分之一的篇幅去写游其他山水,第一段删去不是更好吗?这样设计,牢牢抓住“始得西山宴游记”这一概括性很强的透视点,渐次推动阅读金城,脉络清晰地架构起对文本的深度把握,使教师教的顺畅,学生学得投入。

四、由标题展开探究活动

按照课程标准新理念,语文课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落实到语文卷上,就选文标题设置探究题 不乏其例。如小说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教读梭罗的《神的一滴》一课,我以标题为探究点,指引学生着重探讨“神的一滴”到底是“一滴”什么。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注重动态生成,一步步把学生引向备课时预设的三个关键词;含税、泪水、圣水。

五、从寻找文章线索方面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面对零散的珍珠,如果缺乏合适的线就穿不成闪光的项链。写文章也如此,当作者选定一个能带动一切的线索时,他就可以把各种材料串串连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作品构思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确定叙述的线索,确定了线索,情节结构才能安置妥当。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语、句子等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文章线索主要就是为了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如果有暗线,就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也为抒发的感情找到一个很巧妙的切入点,但有时会有双线索,即两条线索相辅相成又处处相关联,又看似毫无关系,是文章线索的难点《背影》疑问就以标题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描写父子情深;同样,《羚羊木雕》则以羚羊木雕这一线索贯穿全文,这两篇文章在分析其标题时就要从寻找文章线索方面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其标题就是文章线索的核心,分析这一标题的含义就要围绕“我”回、在、离故乡时的种种感触和矛盾的心情,对旧社会的不满,对新生活的向往追求的主旨来分析。

综上所述,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只要我们注意到它,我们就把握了文章所述之事或是抓住了文章行文线索、或是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明确了文章的主要人物等等。这无疑对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大有益处。

猜你喜欢

题目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