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两种方式

2016-06-22吴丹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探究式个性化初中语文

吴丹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促进初中生智力以及个性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个性化阅读教学和探究式阅读教学两种不同的方式,文章将分析这两种阅读教学方式的内涵,从中探寻出适应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 探究式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66-02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内涵

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基础、思维模式、审美能力、生活经验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不同学生在阅读时的不同感受与体会要予以充分的尊重,并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质疑或批判或赞扬来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这也是一种个性化的动态交流过程。

这种阅读教学的模式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但个性发展并不代表完全自由,教师需从旁辅助,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是课程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体主体性的一个具体表现,这种阅读方式充满了人文关怀,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养成学生的良好语文素养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二、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将语文阅读教材作为探究的内容,让学生做到独立自主的阅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对阅读过程中的所产生的问题或是质疑进行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相互之间的探究与讨论,从而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付诸于阅读实践的语文阅读的教学模式。这种阅读教学的模式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三、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方法

1.创设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

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场所,课堂的创设应当更加的个性化。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法为教学的重点。

首先,让学生对文章做到充分的阅读,从而感悟其中的内涵。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先读后教,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这一过程也是让学生在对文章充分的阅读过程中,思考和感悟文章的深层含义,方便教师后面对文章的教学与讲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其次,创设课堂情感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初中语文教师的于都教学过程应当将情感作为基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严肃冰冷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而富有情感的阅读教育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充分领会文章深层次的寓意。语文阅读的教学其实也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碰撞情感上交流的过程,因此,个性化阅读课堂的创设对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起到很大的帮助。

2.通过延时评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

延时评价是指对存在不同答案的问题,要充分的思考后再给予答案,运用在初中的语文阅读学习中就是指学生应当重视阅读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运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给学生的文章阅读提供丰富的感情基础,还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新课改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个性化与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对于自我意识逐渐强烈并且渴望被认同的初中生来说,随着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逻辑性思维与批判意识也得到了无形中的加强,从而使得他们的思维也更加富有创造性。初中的语文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在个性化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要过早的给出问题的答案或是做最终评价,而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与分析,鼓励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对文章的见解,从而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并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

3.鼓励学生独立的阅读感受

每一个学生对于自己的阅读具有不同的期待,当然随之而来的是不同的阅读感受。教师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和个性化的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一位教师讲授《对牛弹琴》时,一位学生质疑:“牛到底能不能听懂琴声呢?”教师应首先赞扬学生提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大胆推测。有学生说:“对牛弹琴说的意思就是,牛不会听得懂琴声”。有学生说:“也许是牛不喜欢听他弹得琴”还有的同学说:“一定是公明仪弹得太高超了。”……教师利用一学生的阅读感受作为动态资源——“牛到底能不能听懂琴声呢”,给学生搭建了宽展思维的平台,各抒己见,释放了自己的天性。

四、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方法

1.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新课改的态势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意识,使教师原本所扮演的主导角色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思维、经验的不同,使得他们对阅读的理解能力以及所感所悟也大不相同。因此,在探究式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且对于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认真倾听,适时的从帮辅助指导,同时要鼓励学生针对文章提出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学习贵在提出疑问,学生如果能提出小的疑问就能取得较小的进步,而如果提出大的疑问,则会取得较大的进步。而探究式的阅读教学就建立在学生“问”的基础上。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要给予学生针对阅读内容提出问题的时间,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化被动为主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式建立在提问的基础上而实施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并且要善于提出问题。这同时也要求学生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感知能力,能敏锐的从文章中发现问题。

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时,学生的思维意识就会在无形中形成一种急于解惑的求知欲望,这也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探究式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第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教学的目标;第二,要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教学的根本;第三,要以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为教学的原则。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筛选、整合、调控、引导,注重重设问题的优化设计,从而让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文章行文的主旨,并能在探究中发展思维。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探索。

例如在上《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李白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表现这种独特感情的句子有哪些?(3)李白的诗风与杜甫的诗风有何不同?以这三个问题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学生会在与教师和同学的探讨交流中提出更多的问题并自主解决,最终实现从诗歌作品的个案分析入手,引导学生对作者整体诗风的把握的转变。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就要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目标,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外,还需要发挥学生的肢体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探究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初中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荣.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4(17).

[2]央金.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成功(教育), 2013(08).

[3]周文娟. 浅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

[4]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导刊,2010(07).

[5]刘涛彩.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01).

猜你喜欢

探究式个性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