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学生经验缺失与回归

2016-06-22肖虹孙亚玲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连续性经验

肖虹+孙亚玲

【摘要】本研究从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提取片段,指明当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简单地将“经验与教育相等同”的误区;然后以经验的连续性的原则去分析“什么是有价值的经验”;最后,结合杜威关于经验标准的观点,从经验连续性原则提出教师应该从“清醒地判断经验、民主地引导经验”这两个维度出发,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有教育价值的经验。

【关键词】经验 连续性 交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61-02

一、需要一个经验的理论:经验和教育不能直接彼此等同起来

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中曾说到:“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并不意味着一切经验就真正地具有或相同地起着教育作用。经验和教育不能直接地彼此等同起来。因为有些经验是不利于教育的。任何对经验的继续生长起着抑制或歪曲的作用的经验,就是不利于教育的。”①

为了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的“经验”是否是利于教育发展的,本文呈现在昆明市某职业院校听到的一堂思政课的教学片断---“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T代表教师、SS是全体学生、S代表单个学生)

教授大一的C老师走入教室,将书本翻开到《思修》课本15页(可以看到书本上有C老师用红笔标注的“重点”,其中关于“理想”的定义被标红)

T:理想是什么?谁来说说?

S1:理想就是从小到大想要去完成的事情。

S2:理想就是我们每个人心里各自最向往的美好的愿望。

T:我觉得同学们的回答都过于简单(叹了一口气),我们应该从书本上对理想的解释去理解,先给大家5分钟时间看书。(暗示学生看书,然后按照书本的知识点回答问题)

在上述课例中,教材被教师理解为一种范例,教师期望通过暗示性的言语行为去影响学生,让学生接受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教师认为这就是以学生经验出发的教学。然而,这恰恰反映出了当下大学课堂里大多数教师对于“学生经验”的误解---将经验与教育直接彼此等同起来了。

二、有教育价值的经验---经验的标准

杜威指出,“教育过程即生长过程”,生长的方向有两种基本的形式:阻碍生长或促进生长。

1.阻碍生长---无教育价值的经验

经验的连续性原则可以起这样的作用,以致使一个人停留在低级的发展水平上,限制以后的生长的能力[3]。

上述案例的教师,本意是想通过为学生组织经验,建立起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联系,唤醒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但是教师忽略了一个问题:这样的经验,它是否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2.促进生长---有教育价值的经验

杜威说认为,只有当按照图书方向的发展有助于继续生长时,才符合教育即生长的标准。如果一种经验唤起了好奇心,增强了创造力,唤起了愿望和意图,是那样强烈地足以使一个人将来克服各种困境,那么经验的连续性就以非常不同的方式起着作用。每一个经验是一种推动力。它的价值只能依据已推动的方向和结果来判断。①

三、教师组织“有教育价值的经验”的启示

杜威认为经验的连续性与交互作用这两个原则不是彼此分离的。他们相互制约,又相互联合。可以说,它们是经验的经和纬两个方面。连续性和交互作用的相互结合,就提供了衡量经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标准。①本文将借鉴杜威的观点,结合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经验的连续性原则要求教师能够清醒地判断经验、民主地引导经验;通过经验的交互作用原则要求教师调整客观条件影响经验”两个维度来阐述怎样组织“有教育价值的经验”。经验的连续性原则要求教师清醒地判断经验,民主地引导经验。

1.清醒地判断经验就是要明确学生经验的生长方向。

成人能够运用广泛的经验所给他的那种智慧,而无需强加一种单纯的外力的控制。一方面,他的任务在于清醒地看到哪种态度、哪些习惯倾向正在形成。如果他是一个教育者,他必须能够判别哪种态度是真正地引导继续的生长,哪种态度起着阻碍的作用。此外,他必须对各个人作为个人有同情的了解,以便对正在学习的儿童的真实思想活动有一个了解。[2]

教师组织“有教育价值的经验”的第一步,就是要能够清醒地判断经验。首先,要明确经验不是强制性地灌输,而是要其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表面上很尊重学生们的经验,但实际上却是变相地灌输。

2.民主地引导经验就是反对强迫灌输,善于利用课外资源形成经验。

教育者能够无需用强迫的灌输指导年青人的经验。教育者的主要责任,不仅要了解周围条件形成实际经验的一般原理,而且也要认识到在实际上哪些周围事物有利于引导经验的生长。最主要的是,他们应当知道怎样利用现有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从中吸取有助于形成有价值的经验的东西。[3]

教师组织“有教育价值的经验”的第二步,就是要民主地引导经验。教师要知道周围的事物哪些是真正地促进经验生长的,哪些是阻碍经验生长的。教师应当很好地熟悉当地社会、自然、历史、经济、职业等更方面的情况,以便用来作为教育资源[4],才能促进学生经验的生长,只有当客观条件从属于获得经验的个人内心活动时,经验才是真实的经验[6]。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清醒地判断经验、民主地引导经验,期望教师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创造有教育价值的经验,点燃学生学习的“灵魂”。

参考文献:

[1]何芳.杜威“学生经验”的性质及其现实意义[J].教学与管理,2012(4).

[2]李冲锋.杜威论经验与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2006,(2).

[3]温小军.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价值及其实现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12(8).

[4]温小军.学生生活经验概念的必要澄清[J].当代教育科学,2012(8).

[5]王后雄.以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转变[J].2009(8).

[6] 约翰·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7]张胜军,施光.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意指与误指[J].教育导刊,2007(11).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科研课题之“职业院校思政课堂教学中学生经验缺失与回归”(课题编号WH125YB19)成果。

猜你喜欢

连续性经验
非连续性文本之图文转化题阅读摭谈
张一鸣的9条经验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
乐淘淘“先进”经验
浅谈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的连续性
小学中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乐淘淘“先进”经验
B(2,2)方程的非一致连续性研究
连续性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