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初探

2016-06-22张馨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育人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张馨

【摘要】高校共青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新形势对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必要性、特点和构架几个方面对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进行初步探索,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共青团建设及政治辅导员职能的发挥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59-01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共青团育人职能的重要体现,是高校政治辅导员的根本职责。目前各高校普遍认识到“思政课”空洞说教、枯燥乏味的特点,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思路,但此种方式仍然存在弊端,无法切实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比如,思政实践课教学课时无法保障、思政课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外出活动经验欠缺等。高校共青团作为直接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基层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更好的发挥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并充分利用共青团优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目标和新课题。

一、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想政治大课堂的必要性

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政大课堂兼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课以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特点,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思政课的有力补充。以高校共青团为主导和组织者,使大学生深入到史料馆、军队、工厂、农村等思想政治教育最前线,辅导员、军官、技术员、农民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的授课者,开展生动活泼的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

首先,高校共青团思政大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在课堂学习政治理论的同时,深入到基层和生产一线,通过形象和直观的方式接受爱国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同时,这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思维,开拓了视野和知识面,在一般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增强了政治理论性,对全面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政大课堂可以更好的发挥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职能。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者和培育者,政治辅导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目标,校外思政大课堂的建立不仅可以让辅导员更充分更有效的开展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制度管理的完善等具有重要价值。

第三,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政大课堂模式的构建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和优化。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课具有较为固定的课程和课时量安排,思政实践课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政治课”尴尬局面,但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形成冲击,基本教学大纲无法完成,由于时间所限,基本的政治理论体系遭到破坏。共青团校外思政大课堂将思政实践的主导者由任课教师变为共青团组织,既保障了高校思政课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有的放矢,更好的达到了思政实践课的预期目标。

二、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想政治大课堂的构建

高校共青团为主导的校外思想政治大课堂,其有别于普通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组织活动,它是系统化、专业化、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并以学分制为保障,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它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更具组织、机制、资金等优势,高校共青团组织辅导员与思政课任课教师相比,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接受度更高。

1.活动型思政课

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想政治大课堂是一种活动型思政课。所谓活动型思政课是通过活动的形式,以经验、生活、劳动等作为内容,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类型。活动型思政课与认知型思政课相对应,不以知识识记为主要目标,而是依托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以教室外为课堂,几乎不使用课本,而是以实践指导、参观学习、动手实验等为授课方式,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接受政治洗礼。但活动型思政课并非可以取代认知型思政课,而是两者相互补充,互为表里,其目的都是可以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系统化、专业化的校外课堂

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想政治大课堂是系统化、专业化的校外课堂。首先,其课程活动和内容的设置较一般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系统性,在前以学期提前安排好相应内容,制定计划方案,使其固定化、常态化,同时,授课内容虽然形式多样,但绝非只做表面功而流于形式,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政治素养,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其次,授课地点为校外,校外课堂异于传统教室课堂,政治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农民、讲解员、军官等特定主体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老师。

3.纳入学分制体系

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想政治大课堂有别于一般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要以学分制为基础,具体到授课课时,并有相应的考核方式,虽为校外活动思政课,但不能随意进行,要规范相应环节。采取学分制不仅可以保障共青团组织顺利开展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和配合积极性,寓教于乐,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在乏味枯燥。

4.以共青团为主体,联合校内外多方力量

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想政治大课堂模式是以高校共青团为组织和领导主体,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政理论课和实践课的重要补充。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想政治大课堂将史料馆、革命遗址、军队、工厂、农村等校外基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阵地,联合多方力量,形成长期稳固的合作,课堂可以在室内、在田间地头、在革命纪念碑旁,在工厂车间等等。这样的课堂更受学生喜爱,它不同于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授课主体不是思政课教师,而是更为鲜活的人民群众,让大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出学校,走向基层。

5.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

微博、微信、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媒体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作用,搭建多元联动体制,将校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内容及时更新上传,同时,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互动,邀请嘉宾进行在线交流,让“教师们”将现场没有讲到的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方便学生学习和浏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政大课堂模式是政治理论课的拓展和补充,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体系化、固定化、专业化的优势,将校外思政大课堂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常态化项目,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共青团建设、政治辅导员职能的发挥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麦兰、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06(9).

[2]黄焕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界定.江南大学学报,2005(12).

[3]周甜著,邱伟光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创新.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度硕士学位论文,2001.15.

[4]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27-128.

[5]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专题研究[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49-50.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育人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