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里民族地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016-06-22彭德姣陈玲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新时期实验教学高校

彭德姣+陈玲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度信息化时期里,高校的发展改革主要在于实验教学,而实验教学改革又主要在于软实力——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即实验人员结构合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将实验课程合理整合,管理模式相应改革以求达到最佳效应,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5-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从而带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也将更加多样化[1]。由于信息资源的发达,电脑在以其非凡的功能在教育中愈来愈受欢迎,很多著名的高校公开课程,网上免费可得,这就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的习得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实验课就只有在本校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故此每个高校的实验装备和实验教学变成了真正的实力比拼,近几年来各高校硬件的装备都有了很大发展,该有的高端实验设备差不多都有,即使是我们这类民族地区高校,国家也给了很大支持。然而如何使用、管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就成了各高校需要面临改革的问题。尤其在我们这类偏远的民族地区高校,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把实验教学提升上去,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教学使他真正获得真技能,真知识。比如通过实验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认真学习了理论知识,同时增强学生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探索和创造能力。通过课堂实验与社会生活生产紧密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实验及现象的热情,以这为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达到名副其实的教与学的改革。所以教学若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类的话,那么实验教学是当下新时期里最需要改革的方面。本人就多年的理论与实验教学中经历和观察到的现象作以下探讨。

一、 教学实验人员结构的改革

1.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大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指向。

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现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加强教学实验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教辅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故此加强人才引进,促进队伍结构合理化很重要。如今我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要引起重视,这些人基本都是八十年代毕业的,早早拿到高级职称也没了进取之心,知识也相对陈旧,他们管理实验室,大多数还独自一人同时上实验课,课前也没有预实验,也没有合作老师配合。而后进来的年轻人都是高学历,又不是教辅编制,不屑于来做实验室管理。对于高校相关主管部门来说,须首先彻底消除“实验室不需要高层次人才” 的偏见[2],真正认识到没有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就不会有先进的实验室,不会有优秀的教学质量、先进的科学研究水平,更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学校要重视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重点考虑年龄层次、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合理配置,吸引高学历中青年人才,保证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专业化,结构的合理化。比如在职称评定和进修学习上给优惠政策,以及人事招聘时就定岗定编好。让年轻的新生代进入实验管理领域,做好梯队预备工作,不要形成断层。

2.作为实验管理人员也要讲人文素质,有责任心。

一个好的实验人员就像一个能干的家庭主妇一样会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甚至开动脑筋,废物利用,自制一些简单教学用具。大家心里明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也在飙升,实验是需要经费的,尤其在实验耗材上经费的开支取决于实验人员。还有一些试验小器材市面上不好买或买不到,其实动动脑筋可以自制的,这就要看实验人员的综合素质了。比如说“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中玻璃插管就可用医院吊点滴的塑胶管代替,好用又方便,实验成功率也高。当然需要实验人员愿意动脑稍做加工即可。平常有些仪器需及时维护的不要偷懒,要用完后及时清理如解剖器材。还有些小配件会维护维修如焊接线头。实验员如一个能干的管家,这样会节省很多的经费和开支。

二、实验课程的改革

1.严格要求课前预试验制度,尤其是一些较复杂的大型试验。

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做到实验都做提前预试,针对每次课的授课内容提前预作一遍。比如像生理、毒理实验课程,不做预实验又是一个人上课的话很容易出状况而应接不暇,因为实验对象——活体动物是动态可变的,事先预实验就能掌握可能突发的状况,避免过度操作造成动物死亡而耽误实验,浪费材料即浪费钱。本来试验经费就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就应该在课程改革上去想办法:比如以前分散的实验课程,为节约耗材开支也可把相关的实验项目合并在一起上,这样还便于学生综合考量更容易理解相关原理。改革后的课程节约了动物耗材,实验课时也应该相应灵活变动。像有些一类大学高校,就灵活改革将原来的生理实验课程一学期11次,每次3学时的实验改成7次,每次5学时,做整一下午,将两个相关实验只用一次动物材料,这样就节约了一轮耗材,也就节约了实验经费开支。学生也更容易明白两实验间相关联的原理知识。

2.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兴趣的有效途径[3]。实验室开放包括实验内容的开放和实验时间的开放。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既是实验室的管理者同时也可以是开放性实验的指导者,可以将实践工作中的经验与理论相结合,运用到学生的开放性实验中。坚持实验室开放制度,坚持做到无论何时实验室都可随时对学生开放,这样教辅人员的所谓“坐班制”也才有意义。

三、实验管理的改革

1.实验管理要勤快及时

比如学生做完实验后器材的及时清理收捡,常用仪器做到日常养护和简单维修, 特别是解剖器材、显微镜、机能实验系统等的维护;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开发原有设备新功能,不断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有效地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并且在自制与开发的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也得到了系统的锻炼,加强了理论环节的学习,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实践动手的能力。

2.新上岗实验人员进修培训

后预备进来的实验人员也可去中山大学等这类对口扶贫的高校做短期进修相关实验课程,学习先进院校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因为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之处是自己无法自学会,必须亲眼所见、亲自动手熟悉了操作才能教好学生的。像西藏民院就利用国家给的优惠政策,一学期培训两个青年教师,进修相关实验操作,对本校的老师也不耽误他们的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实验人员技术进步的好办法。

3.实验管理整合

不同院系相关、相同的课程可安排在同一个实验室进行教学。比如像我校的体育学院、音舞学院、资环学院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解剖学、毒理学、运动生理学的实验项目很多雷同就可在一个实验室上,这样就可减少实验室建设的重复性,节约经费开支等等。

四、结语

当前形势下实验教学及管理改革相比理论教学更为重要,它是影响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实验教师的素质和实验室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除了硬件上的大力投入外,更为重要的是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增强实验人员队伍的品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实现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也才能把改革落到实处,从而有力贯彻落实我国的科教兴国政策和科学发展观,以便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生就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宇红,阎超.高校实验室设备维修管理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19-20

[2] 倪杰,龚建周,林淑玲,李江涛.转变发展观念 提高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素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3:254.

[3] 刘学忠.论大学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育的教学环境[ J]. 中国高教研究,2007,( 8) :50-51.

猜你喜欢

新时期实验教学高校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