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探索

2016-06-22陈婧李红育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

陈婧+李红育

【摘要】长期以来,产学研结合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但产、学、研毕竟是三个模块,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三个模块,并使它们相辅相成,对于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来说,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论题。本文通过剖析产、学、研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及现状,提出以产促学、以研为辅的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应用型人才培养 产学研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28-02

一、普通高等院校的产学研模式

普通高等院校的产学研模式的提出,是为了让传统的高等院校首先能够搞好基本的教学工作,培养大量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来满足市场需要,同时为科研输送人才;其次通过科研,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方向,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生产,创造社会和经济效益,科研又能指导教学;最后生产的结果和需求又能够促进教学的改革和为科研提供方向。这样产学研就像一辆三马驾车一样,不断的滚滚向前,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预期。

二、高等职业院校以产促学、以研为辅模式探索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我提出的其社会定位是“以产促学,以研为辅”。

首先,来解释下为什么要以研为辅。高等职业院校由于其本身的师资水平有限,而且更侧重的是技能型人才,加之生源质量偏低以及其本身的科研投入有限等等,很难在学科领域中有较高建树,这样对于人力、财力、时间来说都是一种浪费,所以我提出以研为辅的观点。

其次,来解释下为什么要以产促学。现在,随着就业压力和生源压力的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始意识到产学结合的重要性。就国内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做的比较好的基本上都是有较强企业背景的高职院校,比如:北京的吉利大学、大连的东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那么产学结合究竟能够给高等职业学院带来什么样的优势呢?下面将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

(1)学生方面。很多教师都会注意到另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一些在学校学习平平,也不爱问问题的学生参加工作后反而经常会主动询问教师一些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好像一下子变得对学习专业知识充满了兴趣和激情。产学结合就是要让学生达到这样一种效果,我们将这种模式称为“上学即上班”。

(2)师资方面。高等职业院校鼓励教师参与到实际生产中,这样教师就可以从两方面得到实际的提升。一是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二是教师通过参与实际生产,可以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从而使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得到较大实惠,利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稳定。

(3)就业方面。现在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动辄都是技术熟练、几年工作经验这样的字眼,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产学结合就是让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就可以得到企业工作经验,上学即上班,这样就可以在就业时为自己增加砝码,从而提高整个学院的就业率。

(4)学校知名度方面。产学结合带来的高就业率、甚至是高就业质量,无疑对学校的知名度会增加一种无可替代的光环;同时也更容易吸引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的到来。

虽然上面列举了以产促学的诸多优势,但是,也应该清晰的认识到,真正落实以产促学,以研为辅的定位,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1)产业问题。产学结合,首先必须要解决产业问题。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有两条路子可以走,一是积极的走出去,同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二是高等职业院校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成立子公司或工作室的形式来开展对外业务。

(2)学衔制问题。那么为了规避学衔制对教师带来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加强内部级别的权重,而淡化学衔制对于教师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在科研上的成果进行专项奖励。

(3)与教师利益分配问题。 产学结合,必然会涉及到产业的劳务费用问题,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切忌与教师争利,因为那样会最大程度的摧毁教师进行产学结合的积极性,从而使产学彻底停滞。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始终记得,在产学结合的道路上,最大的收益者永远是学校本身。

(4)产学结合问题。作为学院,其专业和课程设置在短期时间内具有其相对固定性,从产业过程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必须经过筛选、加工、整理、探讨后才能转换到专业和课程的改革中,切忌依据盲目、片面的产业反馈信息进行教学改革。

三、总结

本文从传统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对比中,提出了“以产促学,以研为辅”的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定位模式,并对该模式能够对高等职业教育所能起到的良好的推动作用进行了阐述,最后也提出了该模式所面临的困难及相应的一些应对措施。希望该模式对于面临危机中高等职业教育能够起到一些实质性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关注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同仁一起来进行探讨。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信息技术的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编号2015C114Y。

云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课程建设研究——以云南工商学院为例,编号 2015BZGB24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