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长风险大,不如干个主任科员”

2016-06-22孙志平王军伟

党员文摘 2016年6期
关键词:主任科员县委书记局长

孙志平 王军伟

一个县一年有十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最近,记者在多个县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副局长的官场心态。

“头一次碰到有人局长都不想干了”

在西部某县,去年相继有十位局长和副局长向县领导提出由实职改任虚职,在当地干部队伍中造成较大影响。“这其中包括司法局长、安监局长、畜牧局长,大家都是口头提的,没有正式的书面申请,可能也有试探的意味。”当地一位正科级干部说,最后县委书记发话,谁改任就审计谁,事情遂不了了之。

在湘桂交界处的某县,县里原招商局局长本是大家眼中的“政治明星”。2014年,这位局长主动申请到县卫计委任主任科员。“工作20多年,我第一次碰到有人干到局长又不想干了。”当地一位干部说。

采访中,一位县委书记向记者坦承,他主政的县去年有两个正科级干部申请实职改虚职,市里另外一个县有七名科级干部提出“实改虚”。“有的县委书记可能接受不了,认为影响不好,但是我认为这很正常。”这位县委书记说,“现在有些干部为官不为,就应该淘汰掉一批。”

对此,另一位县委书记说,只要有官员向他提出“实改虚”要求,他就会同意,若是十几位局长、副局长集中提出,压力就大了,“可能会另行考虑,关键是怕在干部群体中产生消极影响”。

在记者采访的十几个县中,最近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科级干部已经“实改虚”、或提出了“实改虚”的要求。对此,一位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的干部分析,这确实是新现象、新问题,过去“实改虚”多是个例,理由多是健康、家庭等客观因素,现在这一现象明显增多,而且“压力大”“工作枯燥”等主观原因成了托词和理由。“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一些干部的心态”。

桌面上和桌面下的理由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部分干部主动申请实职改任虚职,确实有工作压力大的原因,但是压力大是因为这些干部在“八项规定”前习惯了花钱跑项目、重金奖励招商等非常规工作模式;“八项规定”出台以后,一些干部不习惯,不会工作了。

“过去县里招商引资,根据引进企业投资额大小,会给招商者一定的奖金激励,现在这些都不合规了。”一位分管招商工作的副县长抱怨,虽然现在还有工作经费,可以请老板吃饭,但是唱歌、洗脚之类的肯定不行了,“感觉工作越来越难做”。

西部某县一位城关镇的镇长诉苦,县城在不断扩张,他作为镇长最大的任务就是征地拆迁。“可是拆迁户的工作越来越难做,过去除了经常到农民家里喝酒拉近感情外,镇里的干部请村干部去洗脚、唱歌是常有的事情。现在偶尔也请,但是我们的干部就在KTV外等候,没办法,按规定我们不能进去”。

“一些干部申请实职改虚职,工作压力大是桌面上的理由,桌面下也有希望‘安全着陆的意思。”一位乡长坦承,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新风险是少了,但老风险却不少,以前或多或少有违规操作的地方,他们始终担心问题暴露,“再加上一些人年龄可能到了50岁左右,向上的空间不大了,‘实改虚是深思熟虑之举”。

此外,实职和虚职岗位的责和利不对等也是造成基层官员“实改虚”明显增多的重要原因。在采访中,不少在实职岗位上的科级干部告诉记者,公务员工资阳光化以后,同级别和工龄相同的实职岗位和虚职岗位工资待遇相差不大,但是工作压力不可同日而语。

虚职岗位不能成“养老岗位”

部分受访人士认为,“实改虚”现象频发既是新形势下干部队伍的“自我净化”,也折射出当前干部状态的一些新动向、新问题,亟须在干部考核体系和干部人事制度建设上加以完善。

首先,要尽快完善对虚职岗位的考核体系。“虚职岗位相对清闲,特别是由局长改任主任科员的,新任局长怎么好意思给他派任务、压担子?改任虚职后基本上就进入养老状态了。”一位组工干部说,避免这种现象关键还是要完善对虚职岗位的考核体系,用制度去管人。

一些受访干部表示,基层正科级领导很多都50岁左右,退休之前看不到晋升希望,不如干个虚职,不承担责任。但就工作能力而言,这部分人往往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在干部考核体系上,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避免“养老心态”。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不同身份之间干部的流动性,激发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当前干部队伍身份多样,分行政编制、参公编制和事业编制等,行政编制人员可以转为参公编制和事业编制,但是逆向流动则十分困难,这影响了部分参公和事业编制干部的积极性。

“按照相关规定,从参公岗位调到公务员领导岗位需在45岁以下,要有一定的职务或者职级,还要遇到领导职数空编,满足这些条件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一位在县委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说,他分管干部工作四年,从参公岗位调到公务员岗位的领导干部只有四人,“一些参公编制和事业编制的同志虽很优秀,但是组织上没有办法解决”。

(李云贵荐自《半月谈》2016年第7期 图:王栋梁)

猜你喜欢

主任科员县委书记局长
县委书记的榜样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职务职级并行实施后,“实职”领导都能得到晋升吗?
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干货出炉
国土精神的践行者——记金华市国土资源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主任科员舒敏
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贪贿重婚这个80后底线全无
谁把局长推下水
县委书记要敢于担当
鱼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