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子竞赛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2016-06-22蔡景素杨春雨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电子技术高职教育

蔡景素+杨春雨

【摘要】本文对电子技术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本着提高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的更高要求。提出以电子竞赛为契机对电子技术进行课程改革。将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整合,首先构建与理论知识结合的班级小组竞赛项目,项目中包含多个理论知识点;其次,建立仿真教学平台,通过仿真教学平台进行项目设计和仿真;最后以实验形式完成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电子技术 高职教育 电子竞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03-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高职学校的毕业学生也有了不同的要求,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即更注重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培训;要求员工对现有知识的理解应用,而非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内容、方法进行改革以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1-3]。

一、《电子技术》课程的现状分析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目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时设计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不少教师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大多按照高校教材进行讲授,而高校的教材偏重理论验证,偏重公式的推导,导致理论课程同实践课程的比例为4:1,甚至5:1。

2.理论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目前的教材均是以单一知识点、单一的电子元件作为讲授内容的,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系统性思维。

3.实践教学

目前传统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以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演示,学生跟随步骤进行操作。这种实验模式一般在每个理论知识点后实施,其内容上贴近教学理论,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这种实验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教学理论,并且巩固课堂上教学知识点,一味强调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数据的对应性,实验束缚了学生的主观动手和创新的能力,过于注重单一元器件的原理,内容过于单一和陈旧。

全国和广西区内有很多技能或者创新设计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这类竞赛突出实践性和理论知识应用性,符合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目的,为高职学校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它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紧密结合,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可全面检验和促进参赛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改进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将大学生竞赛作为独立的活动来开展,在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培养上是割裂开来分别进行的,没有找到教学同竞赛的契合点。本文讨论如何以电子竞赛为导向,在《电子技术》课程中注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系统性思维。

1.以知识的应用程度为导向,增强理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

《电子技术》是学生由理论知识走向实践应用的一门课程,对于前程课程《电工技术》,后续课程《单片机技术》、《PLC技术》等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应梳理前后课程的知识点,分析历年电子竞赛的试题,结合知识点的应用、实用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的设计,增强理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如对放大器、电源、滤波器部分知识点进行延伸,对于反馈类型判断这样的知识点进行删减。

结合出现新技术、新器件、新芯片,对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删除部分理论验证、公式推导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2.以电子竞赛为导向,建立电子技术仿真教学平台

《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实践性强,理论知识抽象,传统的原理讲述或者公式推导对于学生来说难以接受,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更倾向于学习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仿真教学平台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软件模拟环境, 运用仿真软件对电力电子电路建模和仿真,比如说整流、滤波电路,可观测电路波形,还可以设置参数并观察参数变化对电路波形图的影响。以电子竞赛为导向,分层建立电子技术仿真教学平台,采用升级式积分学习模式,最终完成一个整体设计。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熟悉原件参数及原理接线,通过观察结果加强学生对原件的工作特性和动态过程的理解程度。另外,学生通过自己操作搭建仿真模型,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

3.以电子竞赛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应用设计

对相关电力类竞赛题目和范围进行分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将理论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实验保留必要的基础理论验证实验,构建与理论知识结合的班级小组竞赛项目,将实验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分组分工自行设计、配合仿真教学平台独立仿真及调试,最终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初步审核,在实验课上完成设计。以项目式的方式将多个理论知识点进行结合,构建新的实验项目,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团队合作进行设计和仿真,强调了学生的创新和设计能力,并且通过项目将知识点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系式的学习模式,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和职业培养的提高。

4.结合互联网背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开拓学生视野

(1)微信公共号

通过微信公众号给同学推送电子竞赛的相关知识,新技术的扩展。当然作为一个公众账号,还能接收到各种上课信息,如提醒大家带某本教材,或者临时更换上课教室什么的。简而言之,通过微信,增强了同学和老师的教学互动,提高了同学之间的讨论和互动。

(2)在线考试库

应用“考试酷”建立完善在线考试库,“考试酷”是一个零安装、零维护和零成本的在线考试系统,可进行自测练习、统一考试、知识竞赛等,并且可实现智能组卷、答卷评阅与成绩管理。

三、结论及展望

1.适应性广,具有共性。本课题设计是高职教学改革发展中具有共性和综合性的课题,对所有高职高专的学生均有适用性,通过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期进一步推动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

2.方法新。本课题将理论教学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采用仿真软件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作为实验室的补充学习环境、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左小琼.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0(24),95-96.

[2]卢翠珍,高职学校电子技术教学探究[J].广西教育,2009(09),105-106.

[3]茅靖峰,顾菊平,王亚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32-33..

猜你喜欢

电子技术高职教育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微课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基于电子化发展下的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发展新要求探讨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