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2016-06-21刘瑞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现状

刘瑞春

【摘要】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合理的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思维以及创造思维。因此幼儿园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开展美术活动,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进而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本文主要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了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兴趣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现状 幼儿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47-01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基础的教育形式,主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美术活动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进而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美术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为趣味性、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1]。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其目的还在于幼儿内在创造意识的培养与激发。在实践各种美术教育活动的同时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情趣,拓展幼儿的眼界,达到传递美、分享美及追求美的教育目的。幼儿绘画兴趣的激发应充分体现幼儿的课堂主体地位,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特点,启发幼儿从自我创新角度完成独具自身特色的绘画作品。创意绘画是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所缺少的,也是亟待挖掘的重要部分。幼儿绘画潜能只有在得到正确引导和激发的作用下才能真正将生活中的美体现到绘画作品当中。

幼儿美术教育的实施不能局限于学校教育,家长还可以选择各种独具特色的美术培训班。然而,从美术教育培训班的开展现状来看,无论是美术教学内容设计还是课程安排都遵循着相似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就势必会导致幼儿的美术作品千篇一律,幼儿在美术课程学习仅仅是依附着教师,教师教什么幼儿就跟在后面画什么,如此复制出来的美术作品无论是绘画技巧还是绘画效果都大相径庭,幼儿的作品大致雷同,毫无创新可言。长此以往,幼儿的绘画思维被严重限制,同时枯燥乏味的绘画过程还严重影响到幼儿的绘画心态,甚至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美术教育对于幼儿而言应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当前的教学模式却使得幼儿成为了美术教育的附属品,这样的美术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兴趣与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同步实施,基于兴趣培养目的的幼儿美术教学才是具备生命活力的幼儿教育课程。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兴趣培养的策略分析

1.美术教育内容应该具有趣味性,并能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

课程的选择应该能够促使幼儿获得一定的成功。对幼儿的成长来讲,阶段性是一个明显的特征。不同的年龄特征暗示幼儿的认知和动手能力是有差异的,比如幼儿在上小班的时候,喜欢的是玩具,使动物,是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但是这个阶段相应的,因为没有完善的肌肉,就缺乏操作能力和技巧。在对美术活动进行选择的时候,要结合其特点,选择小朋友们喜欢的玩具、实物或者动物进行相关的设计,让教与学在娱乐中轻松进展。

2.灵活运用不同的形式,提高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通过引进游戏化的教学方式玩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幼儿的最爱,所以如果能够将游戏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教学目的应该更容易实现,也更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热情。借助游戏进行教学,老师要能够情节化、探索化处理相关的教学内容,而后,在一个轻松、自然、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相关的绘画技巧;教师还可以开展童趣性较强的语言指导活动,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老师要用适当的语言,在合适的时候进行指导,跟幼儿进行交流,使得幼儿在乐意的同时,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基本的技能,感受到美术的美和快乐。比如,可以引进“擦”的方法练习幼儿的涂色功底,比如可以对幼儿们说,“我们一起来给小鱼洗洗澡好不好?右擦擦、左擦擦、上擦擦、下擦擦、慢慢擦,慢慢变,小鱼越来越漂亮了!”;教师可以运用拼画和添画的形式让幼儿产生兴趣小班幼儿对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还叫不上来,但他们却喜欢用它们拼拼摆摆。我就用彩色卡纸、吹塑纸剪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让幼儿拼画,他们用灵巧的小手拼出了小动物、小花、房子、小船、汽车等各种图案。接着又让幼儿将拼好的图案用浆糊粘贴在纸上,然后再让幼儿添画。有的幼儿在正方形的图案上添画了两条短线就成了电视机;有的幼儿在圆形下面添画了一条长线就成了美丽的气球,添画两条线又成了小人……,丰富多彩的画面激励幼儿们逐渐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科学设置美术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

美术活动要能够满足幼儿的爱好。好奇心是所有幼儿的共性,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都充满了疑问,这些兴趣和疑问的恰当引导和激发,对于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是非常有利的。作为老师,进行课程选择和课程设计的时候,也要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有针对性地设计,让幼儿在充满兴趣的同时,一步一步地探索相关的知识,对美术产生深厚的兴趣,对艺术产生向往,同时让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4.美术活动形式组织多样化

多采用愉悦、有趣的可持续激发幼儿美术活动激情的方式。譬如,在全开纸上、报纸上、长卷纸上、地上、墙上作画,并将其贯穿在集体合作、集体分组、自由结合、活动区及教育环境创设等活动形式中,使幼儿在自觉自愿、潜移默化中对美的内容、形式、规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2],感受形式美的不同形态,在不同层次上发展、提高个体的良好心理品质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为幼儿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的迁移奠定良好的基础。

5.对幼儿的美术作品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

幼儿时期正处于心灵的成长和成熟期,所以在很大程度方面,心灵还是相当的脆弱的,在某种单一的负面的因素的刺激下,很可能就永远的丧失了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所以,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要能够积极的保守这颗幼小的心灵,积极的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予以认真地指导,避免强迫,进而提升兴趣和能力。举一个简单的教学案例,比如在我们班,初学画的时候,幼儿乱涂乱抹,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就不能够进行疾言厉色的批评指责,而应该根据个体的差异,从幼儿本身的特性出发,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幼儿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美术创作活动,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结语

总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要选择幼儿喜欢的内容和方式,对幼儿进行美术指导,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而提升幼儿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杜艳.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v.28;No.9302:121-124.

[2]王昆,郑竞翔. 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学前教育研究,2014,No.23709:70-72.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