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区寄宿制高中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2016-06-21田维国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管理

【摘要】校园安全工作关乎学校的教育和发展。毋庸置疑,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外界(校园外)环境的复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学校安全产生诸多隐患。各种安全事故层出不穷,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如何作好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已然成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高压态势下,有时一件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会让学校、教育主管、甚至政府部门在相当时间内透不过气来。针对山区寄宿制高中学校安全管理实际,结合自身多年班主任工作经历,我们就加强学安全防范、应付和处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究,强调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学生营造充满生机,和谐文明的学校环境。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学生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05-02

凤山县高级中学是一所边远山区学校, 也是全县唯一一所高中。全校占地面积86亩,有46个教学班(包括4个初中班),平均每个年级14个班级,在校生约3400人,全校有近75%的学生,即2500多学生来自农村,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学校每年新生录取A+类学生不到3人,A类学生不到10人,达到最低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仅占70﹪以上;通过生源情况分析,不难看出,地域偏远、教育滞后、基础薄弱、成绩较低、学困生人数较多是山区寄宿制高中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任务艰巨,不容忽视。山区寄宿制高中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山区落后高中,因为学生基础差,学校各方面条件比较落后,学困生人数相对会多一些,安全问题可能也会显得更突出,学校要把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当作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现在的安全教育,对家庭和学校教育来说都存在一种弊端,那就是重视“告诫”的作用,却忽视了主观意识的能动性。我们要把安全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上。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安全的基本信息,让学生记住父母、学校及各种救援的电话并熟悉身边的各种安全标志,以便在危险之时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救助。此外,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性。诸多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但教育了学生,而且使安全意识逐步上升为他们个人的主观意志。

要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的隐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我校经常开展的“安全活动月”活动,老师让学生找出存在于身边的危险因素,然后师生商定,共同解决。通过这样的活动,“安全”两字就会深深印在学生的心里,无需旁人过多提醒。

要家校配合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校的工作只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就会事半功倍,安全问题也是这样。尽管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但现实中却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他们自我安全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班会课上,向学生并通过学生向家长详细介绍了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及需要配合的事项。实践证明,我们耐心细致的宣传,不但赢得了广大家长的满意和认可,也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覆盖的范围应是全方位的。从宏观上看,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学校安全责任制度、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学校治安保卫制度、学校消防安全制度、学校交通安全制度、学校餐饮安全制度、学校卫生安全制度、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制度、学校体育活动安全制度、学校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集体活动安全制度、学校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学校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学校安全应急预案等。安全管理制度应是全方位的,涵盖学校所有空间、涵盖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时间,并涉及到在学校工作的每一个人,也就是安全工作,人人有责。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应当具有可操作性。要真正发挥安全管理制度的作用,就必须做到具体细致,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制订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必须坚持抓小、重细、从实的原则。即谁的责任要清清楚楚,承担什么安全责任要清清楚楚,出现问题如何处置清清楚楚,将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安全管理制度就有了针对性。

学校安全管理制度重在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从实践中形成,又要回到安全工作实践中去,为安全教育与管理服务。在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时要按照制度办事,讲究管理的严肃性,提高安全教育管理的有效性。一是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安全管理制度的知晓率,下发的安全工作制度教师要人人皆知,是要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日常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一丝不苟,踏实深入,不要做表面工作,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全员。要克服只图形式不求实效的盲目管理,真正使安全教育与管理取得明显实效,做到万无一失。

三、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在山区落后高中,学困生人数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会不断地出现问题,一些学困生是在初中阶段就已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气。这就更需要学校强化养成教育,锻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寄宿制学校加强养成教育是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活动在学校,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生活实践的空间。但如果寄宿生的吃、住、行、生活得不到一个妥善合理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无从谈起。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本身要求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培养,学生在家里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洗餐具、洗澡、洗衣服,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费用,还要适应学校的食膳。在长达三年的寄宿生活中所养成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未来走向生产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加强对寄宿学生的生活管理,尽量创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寄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逐步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要求统一作息时间,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进行,不增减课时和延长上课时间;统一用餐:一日三餐排队到餐厅固定的餐位就餐;要求同学之间友爱相处,宿舍长负责安排值日生做好值日工作,每天打扫宿舍卫生两次。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形式的交往,使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让学生参与管理。

四、校园常见的安全事故及防范措施

山区寄宿制高中,乡下学生居多(以我校为例,全校有近75%的学生,即2500多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学生家长都不在学生身边,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封闭或半封闭管理模式,校园人口密集,加之学校各种设施配备有差异,校园常见的安全事故就不会少,它们包括:不当活动事故;挤压、践踏事故;体育活动事故;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校园暴力事故;消防事故;学生身体特殊事故;自然灾害事故;卫生事故;设施事故等。针对这些校园常见的安全事故,学校要考虑多方面的防范措施:

1.加强管理,明确责任

学校要明确《安全责任状》的内容,采取“时段负责制”的安全责任制度,切实担负起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将学校安全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之一。要进一步落实管理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安全和管理工作;要将加强学校管理和安全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中,加大投入,加强力量,健全制度,从思想上、组织上和制度上形成更为有力的保障;要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明确学校各部门责任,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2.加强检查,消除隐患

学校要在开学前,普遍开展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除了常规检查维修外,每个月都应该做一次全校性的安全大检查。学校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督导部门的专项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校园建筑、设备设施、活动场地、周边环境等进行检查,并及时把督导检查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反馈,并及时整改。要把学校安全工作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指标。

3.加强合作,齐抓共管

学校要与公安、安监、卫生、文化、交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重点问题,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做好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把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要会同卫生部门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制与食品安全工作,有效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校园安全是一件忽视不得的大事,是各级领导时刻要关注的工作,山区寄宿制高中学校,因其诸多条件的特殊性,更应该群防群治,加强管理,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营造充满生机和谐文明的学校环境。

作者简介:

田维国(1979-),男,凤山县人,河池市凤山县高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

猜你喜欢

寄宿制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寄宿制学校软硬件资源改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