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早一晚”学风建设中“兴趣切入,项目驱动”原则的实现路径分析

2016-06-21陈丹妮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风班级专业

陈丹妮

【摘要】“五早一晚”作为我校学风建设的特色举措,对学生,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效用很大。在践行“五早一晚”学风建设中,“兴趣切入,项目驱动”原则能够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转变,通过项目为依托,丰富“五早一晚”实质内容,为学生践行“五早一晚”提供不竭动力,是学风建设从制度化管理转变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渠道。

【关键词】学风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03-01

一、“五早一晚”学风建设以“兴趣切入,项目驱动”为原则的可行性分析

(一)以兴趣为导向,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了解当前“五早一晚”的实施效果,虽然大家都认真落实,但是学生中避免不了这几个关键词:被动、懒散、质疑。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过多依赖制度建设,缺乏个性化培养,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有学生开始对“五早一晚”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归结为强制性约束、形式主义等。

(二)以项目为载体,为学风建设提供长效动力

相比最初的早自习、读英语、自由晨练,如今各个学院打造自己特色项目,同学的参与积极性高了很多,让整个“五早一晚”活动的开展有了具体落脚点。

二、“五早一晚”学风建设以“兴趣切入,项目驱动”为原则的困境

(一)学生兴趣难统一,各项目的受众面不广

同学兴趣分散,一周的早读或早练时间难以满足大家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完全按照学生兴趣开展,班级难统一,难以形成向心力。

(二)制度尚不健全,管理存在松懈混乱

“五早一晚”的监管较为机械。一是工作仅停留在对有无开展班级特色项目,对项目的监管和考核仍停留在考勤管理上。二是对于有早训项目的同学如球队、礼仪队、啦啦操队、司仪队的同学监管较松。

(三)班干重视程度不同,难以形成年级凝聚力

班级“五早一晚”项目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班干队伍,班干团结,执行力强,班级在开展“五早一晚”中效果就好。但有些班级的班干以社团工作为重,不愿花心思在班级建设上,尤其是对“五早一晚”项目建设。因此,容易出现班级分化,不利于形成年级凝聚力。

(四)校设资源安排有待完善,项目认同感不强

由于学校的资源有限,班级讨论开展特色项目时面临的阻碍有:一是场地资源、课室资源有限。二是上课前课室的多媒体设备大多不能开放,这对项目的开展有很大影响,直接约束了项目的形式和内容。

(五)项目开展缺指导,缺乏长效吸引力

当前,项目的开展多为班委主导、班级配合,由于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项目的设置与安排多为停留在初级水平,开展的浅显且粗放,时间长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存在效用递减的效果,不利于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六)未考虑高低年级的差异化需求,影响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项目开展前,对高低年级学风建设的需求欠缺分析,未考虑到高低年级的差异化需求。对于大一新生来说,需要加强养成教育,加强他们的适应、管理、沟通能力培养方面;对于大二的老生则需要提升专业定向、目标管理、知识获得能力。目前项目的开展忽视这一点,导致项目的吸引力度不大、可持续性不强、受众面不广。

三、“五早一晚”学风建设中 “兴趣切入,项目驱动”原则的路径探寻

(一)以“三防”为保障,“123”法则助兴趣引路开风尚——防散、防懒、防乱

1.加强“一个教育”

所谓“一个教育”指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科学引导,培养专业兴趣与认同感。不要将杂乱的“兴趣点”带入班集体,班级应抓住班级“共性”,通过培养专业兴趣,一起寻找专业学习方法,制定学习目标,从而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良好学风,为学风建设找到出发点与落脚点。

2.发挥“两个作用”

一是发挥学生团总支、学生会作用。学生团总支、学生会是“兴趣切入”学风建设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是项目实施的组织者及监督者,自觉形成学生与项目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二是发挥优秀、先进学生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3.完善“三个制度”

一是完善考勤制度。制定有弹性的考勤制度,除了传统的点名签到方式外,可以通过如要求早读时间内完成作品、任务来实现考勤。二是完善检查督查制度。坚持教学督导组的不定期检查,尤其是对长期请假参与院队校队早训项目者进行检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三是完善考核奖励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五早一晚”学风建设奖惩制度来督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或活动兴趣,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以“三化”为目标,“45”法则保项目驱动可持续——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

1.实施“四项工作”

一是加强专业教师对项目指导,提升项目专业化水平。通过加强专业老师指导,提升项目的专业化及吸引力,利于项目可持续发展。二是理清班级、学院、学校项目内容,整合资源免浪费。建议将专业拓展、学术学业的项目交给班级或学院开展,实现“活动扁平化”,减少场地、人力物力的浪费。三是开展学风建设调研,满足高低年级差异化需求。四是合理安排校设校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项目的开展提供设备保障减少学院之间使用的冲突。

2.开展“五项实践”

一是班级开展专业素质培养项目,以个人发展塑学风。以人文学院14级新闻系专业为例,项目分几期,每期内容是“新闻播报”、“周话题采访”、“采访礼仪”等,以专业学习兴趣为切入点,扩大项目的受众面,驱使“五早一晚”活动良性循环。二是学院打造“一院一品”项目,以活动载体带学风。如地旅学院,作为体育强院,推出“体育嘉年华”品牌项目,进行班级之间的拔河、篮球、排球、跳绳比赛,中打造体育锻炼盛宴,提升学生班级归属感、荣誉感,提升“五早一晚”参与的主动性。三是社团承接技能类项目,以特长导向促学风。学校合唱队等校级组织,利用早读早训时间进行训练,为歌唱兴趣爱好者提供专业学习及练习的平台。四是培养学生骨干队伍,以标杆榜样树学风。定期召开“学生干部培训大会”,通过培训提升学生干部工作、服务、管理水平,成为“五早一晚”学风建设活动中的骨干力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完善项目制度建设,以效果考核保学风。要对项目开展的效果、成果、影响力以及学生的反馈等进行考核,要让学生切实能在项目中有所收获,对个人的素质提升有所帮助。对考核不如意的项目进行调整和重组,勿让项目虚设。

猜你喜欢

学风班级专业
班级“四小怪”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不称心的新班级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