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享·快乐”,让学生爱上写作

2016-06-21张春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写作水平语文教学

张春娟

【摘要】面对学生写作文时不知道“写什么”的素材问题,和“怎么写”的技巧难题,采用“分享”的形式,让学生集思广益,更多一双眼睛观察生活,努力改变学生作文中素材少,技巧糟的现状,扎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这种方式值得尝试,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让写作给学生带来静静的快乐。

【关键词】语文教学 写作水平 分享快乐 热爱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92-02

“语文难,作文难,写好作文难上加难”,各位语文老师,您可有同感?当您看着自己的学生凝望着您“新鲜出炉”的作文题目挤眉弄眼,不知所措的时候,当您批阅着学生们绞尽脑汁,东拼西凑出来的作文的时候,当您放下手中的笔,皱着眉头无可奈何的时候,您会不会摇头感叹道:“学生不爱写作文,我们该怎么办?”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过重的学业压力让他们的眼睛看不到身边美丽的风景,奔波在求学路上的他们停不下脚步来思考和回味生活中的美好,而当他们拿起笔来想把思想倾之于文的时候才发现,脑子里是空的,脑子里空空如也的感觉让他们望作文而兴叹,作文成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一块心病。

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学生不爱写作文的原因主要无怪乎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而“写什么”是作文素材的问题,“怎么写”是写作技巧的问题。 我曾经尝试过很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两个问题,比如写日记,从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到老师命题,从仿写到自主创作,从一周一篇到多篇,最终的结果是日记也成了学生的负担,尽管我很努力的在日记本上鼓励、赞赏、肯定,也收获了很多学生的信赖和好感,但学生的作文水平依然没有多大的提高。

一个偶然间我看到了萧伯纳说过的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而“交换”不就是分享吗?是啊,是分享。于是,一个新鲜的想法让我心跳不已。

“分享·快乐”作文小报应运而生了。

下面我就谈谈具体的做法,期望能够给我的同仁们一点点帮助和启示。

一是学生每周一篇随笔,题目可以由老师命题,也可以学生自主命题。随笔是“分享·快乐”小报的基础,每周星期一老师批阅随笔,老师批阅是为了对学生的随笔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学生再自行修改,星期二修改结束,星期三学生之间再互相交流,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随笔,(篇数不限)作为作文小报的素材。

二是在此基础上确定小报稿件。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必须是原创,绝对不允许抄袭,老师一定要把好关。星期四,入选了作品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认认真真的抄写在打印出来的“分享·快乐”模板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也趁机提前培养了学生使用答题卡的小技巧,可谓一举多得。星期五,将学生创作出来的小报剪辑排版印刷,师生精心炮制的作文小报热乎乎的出炉喽!

而这才刚刚开始,之所以将小报出版的时间定在星期五,就是为了让学生把这份报纸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让孩子的父母看到作品,分享孩子的喜悦,了解孩子的不足,并写下评语或意见或感言,给学生以肯定和希望,也便于我们更好的改进。与此同时我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每一篇随笔,并做好旁批,锦上添花也好,刀砍斧凿也罢,旨在表达学生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既丰富了写作素材,又得到了分享的快乐,其快乐不言而喻。然后,我们再利用作文讲评课进行讲评交流。这份小小的报纸成了学生们共同成长的沃土。

那么,我们又都写了些什么呢?

首先,“以我眼看风景”。最美丽的风景一直在路上,上学的时候别着急到学校,放学的时候别着急回家,稍稍停下脚步,稍稍平静一下心情,看看车窗外,看看小路旁,看看身边人,想想身边事,哪怕只有那么一瞬间打动了你的心,那么就写下那一瞬间吧,哪怕你只能写下只言片语,只要是真情实感,就是我们要分享的精彩。“今天,妈妈有事没有送我上学,第一次一个人等车,以往热闹的车站怎么一下子这么安静?连树叶的沙沙声都听得清清楚楚,不对啊,和我一起等车的人很多啊,为什么我却感觉只有我一个人呢,哦,原来今天没有妈妈在身边唠叨……”小小的细节,让我们为之感动;“语文老师不知从哪搞了两盆花放在了教室的窗台上,说是花还不如说是草,后来才知道,一盆是吊兰,另一盆还是吊兰,不同的是它们的叶子,一盆的叶子墨绿墨绿的,我们给它起名叫“墨之语”,另一盆叶子是绿边中间一道黄色,我们给它起名叫“家之心”……你看,这平时被漠视的细节成了学生观察的热点,也成了作文的好素材。

其次,“以我笔写经典”。其实每一篇课文都是可以借鉴的好素材,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多么美好的意境,那种不悉农耕却自得其乐的陶潜式的生活随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于是一期“与陶渊明同行”的“分享·快乐”专刊翩然而出。“早晨,路边的翠草含着露珠,亮闪闪的像眼睛一样,我扛着锄头去田里除草,草比豆苗疯狂,几乎抢占了整块田地。窄窄的山间小路几乎限制了我的脚步,露珠从叶子上落到我的衣襟上,鞋子上,凉凉的。我最喜欢披着月光回家了,淡淡的月光下我是最自由的人……”你看,学生把自己写进了文章里,多有和名家对话的味道啊。

第三,“以我心待生活”。“分享·快乐”小报出版之后,学生们的兴趣越来越高了,我们先后出版了“写景”专刊、“写人”专刊、“写事”专刊等等。每个学期末,我们还评选出“分享快乐天使”,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同时,这也成了学生们爱上写作的“曲径通幽处”。真正的作文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孩子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所以,我们要努力的给孩子们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生活阅历,才能更好的写作,才能爱上写作,才能爱上生活。

通过以上做法,基本上解决了学生写作文时“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不过,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讲,他们的见识可能远远不如城里的孩子,但是我会努力让他们的眼,手,心更多的看到,触摸到,感悟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他们发现枯燥的学习生活中的快乐所在。我们有责任去呵护他们纯净如山泉般的心灵,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笔写出最美丽的生活,“分享·快乐”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写作水平语文教学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增加活动体验,提升写作水平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提升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