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几点探索

2016-06-21王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高效初中历史

王霞

【摘要】教学中,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质量的高低,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历史学科素质的有效提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中学历史老师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高效的历史课堂成为初中历史教师不懈的追求目标,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一直是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因而,本文将从更新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夯实教学内容等方面谈几点探讨。

【关键词】初中 历史 课堂教学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41-02

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追求的目标。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重要作用。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探索历史课堂中学生高效学习方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一直是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由、快乐的学习。但传统教学观念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已不适应现代教学。这就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涛涛不绝的讲解,学生则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更新传统教学观念,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就要当好组织者,营造宽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学生为中心的“巧问质疑、以疑促思、讨论点拨以及教学互动”的教学特色。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一些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质疑和交流,然后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更新教师对学生的观念。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尊心强,想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与尊重。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深入了解学生。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探索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

三是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爱默生说:“这个世界之所以存在,正是为了教育我们每一个人。”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属于过去,是不能更改的,学习历史只有死记硬背,所以课堂上没有必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考试前突击背背就行了。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将历史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来强化历史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由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突出“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原动力。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入、创造趣,才有高效课堂驱动力。

讲故事。针对初中学生喜爱听故事、讲故事、争强好胜,认知水平以感性认识为主的特点,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历史人物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插入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联系的历史小故事,比如,在讲到三国历史这节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关公刮骨疗伤”等一些精彩的故事穿插在其中讲给学生们听,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课堂教学中更多时候是让学生自己来讲故事,还可以组织学生讲历史故事比赛。今天我们使用的一些成语典故都来源于战争或重大历史事件。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故事“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通过讲故事,学生们能够感受历史的亲切,了解相关历史知识,训练了历史表述能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

演短剧。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编排一部历史短剧,通过编写、演出历史短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如学习“商鞅变法”时,组织学生编排“商鞅舌战群臣”短剧,既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所遇到的阻力,也让学生体会到大变革的时代变法是必然的趋势。《文成公主入藏》、《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谈判》等历史短剧编排,展示了学生的才艺,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体验中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搞辩论。例如,通过对于课题“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以正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功大于过”,反方“秦始皇是著名的暴君,过大于功”,辩论双方观点鲜明,把课前掌握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筛选,分析,提炼观点,商讨反驳的方法,学生学会与同学交流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如此以来,课堂活动气氛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涨,取得效果也明显。

用媒体。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历史教具的直观性,能够让学生更为真切地感受到特定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探索其中。如讲《辛亥革命》一课,我首先用投影仪放出孙中山的画像,引起学生的注意,再播放出武昌起义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他们急于学习本课的兴趣,唤起了学习欲望。

三、教学内容重在“实”

任何方法都不能天马行空、天花乱坠,雾里看花般脱离实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中心是学生的学,课堂中学的是知识、提高的是能力,课堂高效的基础是对教学内容的夯实。

1.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教学内容中重点、难点的拓展,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点线面的整合,适时将世界史与中国史、古代史与近现代史多联系,或整理成专题进行横向与纵向的联系。还要引导学生注重对重点、考点和热点的把握,引导学生把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把书本知识与乡土历史的整合等。

2.夯实必要的知识点。虽然我们倡导素质教育,但历史课还是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去记忆。教师需要点拨一些记忆的技巧和方法。既克服了学生的记忆困难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记忆窍门有:编造歌诀、谐音记忆、对比记忆,绘制图表、数字记忆法等等,利用记忆窍门既能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扎实的掌握重点知识,可谓是一举三得。例《南京条约》的五处通商口岸可以用谐音记忆法“光下弗能上”(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来记。像《马关条约》就可以用数字记忆法来概括了:“1厂2亿3岛4埠”。

3.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知识的系统化。历史这一学科是一看就会,老师所起的作用就是点拨。教学中我们教会学生理清历史线索,一个单元有一个单元的线索,每课有每课的框架,每个知识点有每个知识点的结构,都要让学生做好笔记,理清线索、构建知识框架,当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建立起来后,学生学习的效率、记忆的速度、知识的巩固自然不断提高。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将要教学的内容以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传授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效率性更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要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也要讲求效果。教师要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保证每一节课都是有效的,保证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是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张华剑.浅谈新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软件(电子版),2013(7).

[2]闫书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进行创新[J].科学新时代,2011,(7).

[3]杨荣敦.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2,(40).

[4]黄兆恰.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2011,(17).

猜你喜欢

高效初中历史
新历史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