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中职语文课课堂提问技巧

2016-06-21张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石缝红柳中职

张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29-01

启发教学是引导学生课堂思考,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一把钥匙,而课堂提问就是用好这把钥匙的关键。众所周知,提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每一节成功的课,必有非常精彩的课堂提问。精彩的课堂提问能把学生带入思考中,能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互动,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应设计好每一个提问,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好的提问可以给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所以,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提问。

一般而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老师们都教得很苦,学生学习很被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大部分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要想改变这种状态,让你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让你的学生乐学,愿学,爱学,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相应的问题,适时地提出来,这样,你定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自己的探索,对课堂提问有以下几点所得:

首先,设计问题要有启发性。提问的技巧在于富有启发性,死板枯燥的提问素然无味。提问要能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效,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在教学《人生境界》这篇课文时,我设置这样这样几个问题:①同学们知道人生有哪些境界吗? ②大家想不想知道坐在教室的我们各属于哪种境界的人? ③你们心目中的人生最终想到达哪一种境界呢?请同学们讨论并梳理好自己的答案!

同学们在思考和讨论之后,各自给出了相关答案,看到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的情景,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尽管他们的答案有些不好,甚至是幼稚的,但同学们毕竟思考了,达到这个目的,这节课就算没有白上。说实话,问题设计这是很重要的,需要下一番功夫,但有时“问”的语气、语调、方式也很重要,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找出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讲求新意,激发情趣。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能唤醒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生动活泼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其次,提问要有针对性。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接受和思考的方式也往往不同。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设计问题、进行提问都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哪些学生能够理解,哪些学生不能够理解,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成绩好又踊跃发言的学生不一定每次都要提问他,以便多给一点机会让别的学生表现。害羞、胆子小的学生一举手,就尽量让他发言,即使他不举手,也要有计划地指名提问他,对他的回答要多表扬,多鼓励,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把问题设置简单一些。例如教《离太阳最近的树》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简单的问题:1.红柳是什么样的?2.人们为什么要挖红柳?3.找出文中记叙挖红柳事件的语句。4.红柳的结局如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5.反思:是什么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这些简单问题的设置,从课文中就可以找到答案,让那些基础较差又不爱发言的学生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多给这些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尝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给课堂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第三,提问要有激励性。教师是教育者,是“宣传家”。好的教育者、宣传家应该是善于启发激励人的。激励能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起来,能使学生的美好心灵激活起来,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学中应注意提问带有激励性,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触发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他们跃跃欲试,孜孜以求,主动去探索,渐入佳境。我在教学中职口语交际《交谈》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与人交谈的能力吗?”全班同学的回答是:“想”,那我们不妨测试一下好吗?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去感召学生,去激励学生,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问题要讲究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它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例如教学《石缝间的生命》一课时,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石缝间的野草、蒲公英、松柏的生命状态,让学生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文章列举了石缝间的野草、蒲公英和松柏三种生命,学生首先要了解石缝间的生命的生存环境。他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石缝间的生命是如何“出现”的?它是如何“生”、如何“长”的? 在具体的点拨过程中,我提出了以下相关问题进行引导:

1.石缝间的生命如何出现的?

2.本文作者选取哪几种植物来写石缝间的生命?

3.这三种生命分别有着怎样的形象?

4.你知道哪些在逆境中成才的伟人或者名人,他们战胜了困难,并取得成功的例子?

5.当你陷入困境时,你会作出怎样的回答?

学生通过看课文,思考、讨论得出:这些植物,当它们还是种子时就无人问津,于是被风裹挟着散播到天涯海角,落在了石缝间,生命似乎只有终结 ,也不会再有开始。然而,它们竟然倔强地站在了不毛的石缝间,凭借对生命的渴望,去充实自己,去挑战环境,并最终战胜了环境,为自己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创造了生命的辉煌!再让学生们联想到了自身: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颗失落的枯萎的心,当一些生命生来就被注定要历尽磨难和艰辛时,他需要昂首挺胸,奋力拼搏,去战胜环境,去改变自己。这样的提问才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职学校学生情况特殊,课堂把握不好就会像一潭死水,为了避免这种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课堂,我们就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探索教学技巧,在提问这门学问上下点功夫,做到这点,中职学校的课堂将会生机无限!

猜你喜欢

石缝红柳中职
高原红柳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在山石缝中的日子
大漠红柳
红柳肉苁蓉人工栽培技术总结
戈壁红柳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