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2016-06-21张业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做题题型习题

张业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26-01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我在设计数学习题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的做题,提高作业效果,减轻作业过重负担。本人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的。

一、创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题型新 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垄断”。我在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新“包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例1: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 ∵a2c2-b2c2=a4-b4(A)

∴c2(a2-b2)=(a2+b2)(a2-b2)(B)

∴c2=a2+b2(C)

∴△ABC为直角三角形(D)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

(2)错误的原因为____。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____。

这样的题型,由于解题过程较简洁,用时少,学生乐于解。

题材新 为了激发兴趣,可根据数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的新题。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例2: 在97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

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从而以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又如上“轴对称图形”时,组织学生进行折纸实验,学生能折出多种多样的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看着自己的作品,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进而产生一种求知欲,从而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二、变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思维方法活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学了等腰三角形性质,要求学生解答:

例3:△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及。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把原来的等腰△ABC重新画出来?

学生一见题后,兴趣就生,想出了一种方法后,兴趣不减,继续考虑。结果在作业本上出现了三种方法:①作∠B=∠C;②作BC的中垂线;③对折。

思维成果活 如教了浓度配比应用题后,我将课本上一道练习改为如下题:

例4:把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

“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习”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①需加多少盐?②需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再如在解几何题时,根据课本习题,可故意隐去一些结论,让学生去解答、猜想、证明,迎合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欲望,给他们创设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使其在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发现习题本身内在的奥秘,从而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三、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贴近生活实际 为了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设计一些这样的习题。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内容后,我设置了:

例5:某家长经商一批货,如果本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00元,然后可将本利都存入银行,已知银行月息为2.4%;如果下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20元,但要付5元保管费。试向这批货物何时售出(本月一日还是下月一日)最好?

提示:设这批货的本金为x元,则两种售法收益之差为

(x+100)(1+2.4%)-(x+120-5)=0.024x-12.6

又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后,让学生解:

例6:一块形状为三角形的玻璃破碎后,重新配时需要带去几块?

通过这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用结合的习题,不但使学生用了课本知识,还解决了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作业兴趣。

贴近社会热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了让学生及早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习题中给予渗透。如结合函数的内容,让学生练习:

例7:某商店以每瓶15元的单价出售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的制造和销售成本是每瓶8元。另外每天的固定经费费用400元(如取暖费、租金、保险金等)。现求这个商店每天应产销多少瓶化妆品才能获得利润300元?若每天销50瓶,是亏损还是盈利?

这种从当今“商品经济热”的实际出发而设计的习题,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当一回“小能人”、“小经理”,形成为用而学,越学越有用,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

在上“勾股定理”时,组织学生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实验,学生常常能拼出如课本的两个图形,而这些图形提示了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通过数学实验手脑并用获得了直接的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右脑的开发并能因此引发奇思妙想提高兴趣。

因此学生,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习题,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习题务必求新、求活、求近,并将求新、求活、求近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让习题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要让学生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

猜你喜欢

做题题型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抓住习题深探索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