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掌握数学

2016-06-21张庆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活动课内容活动

张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24-01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升学为竞争目标,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教育,只重视课内而忽视实践。数学教学更侧重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知识的应用”。新的课程标准规定:我们要使学生既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而现在我们的教学长期脱离实践,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学习好数学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许多学生无法回答,甚至有的数学老师也回答不出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数学实践活动的条件,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充分不断的提高。

一、数学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体系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阻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具体表现在:一是课程结构以学科课程为单一的必修课模式,教学中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二是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得。课堂上由于重教师传授,轻视学生探索,忽视实践,缺乏对自主性的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机会少,学生的个性和思维不能彻底释放,导致创新意识淡薄。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大脑思维的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学生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二、数学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堂所传授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难以向学生传递最新的科学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科学技术,可以学到课本以外的各种知识,获得大量信息。如介绍科普知识,参观科技展览馆,组织各种各样科技实践活动操作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了解,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才能。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缩短书本与社会的距离,学生把学到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又能用实践中得来的知识补充和完善书本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数学实践活动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

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的作用,学生的禀赋、爱好及特长等方面的差异性使相当大的,课堂教学的集体性和进度的同步性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使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和特长等,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实践活动的范围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从多方面给学生开辟发展兴趣爱好和特长的新天地。

四、数学实践活动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

实践活动可以形象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青少年学生处于身心同步发展时期他们喜欢活动,精力充沛,加之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很容易受具体事物感染。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作为主体去参与实践活动,在互相交往的合作中进行智力活动。教师适当引导他们概括归纳应掌握的知识,促使学生将活动的内容化为理性的思维,掌握规律。给学生适当自由度的时间和空间,引导鼓励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见解及行为习惯,这些既可以培养学生活泼、开朗、英勇顽强和团结互助的品质,同时又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数学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换而言之,数学活动课教学是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实践活动之一。

五、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方法和原则

学生由于一直处在相当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学习,见识面比较狭窄,动手能力差,又由于家庭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数学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要提高一定 “层差”学生群体性活动的适应性,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来确定活动的多元性,设计有一定层次的数学行动,以适应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对活动课形式的研究。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可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活动内容要比较适合学生的实践领域,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要设计过高过难的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方说给学生一张统计图表,他们可以简单的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大量的信息,以形成良好的量化意识。

2.兴趣性:活动内容要尽量贴近当今学生中热点问题,或学生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主动参与。变 “要我做为我要做”。引导的话要精彩,可以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佩服你,喜欢这一学科。

3.层次性:由于学生程度的层次参差不齐,设计活动的内容,要富有层次,不要一刀切,让每个学生通过活动都有所发展。

4.鼓励性: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和鼓励,是保持学生在活动中激情不减和持续探究的重要环节。肯定他们的探究意志,表扬他们的探究精神,都会使学生的精神亢奋,自信心增强,参与意识受到激发,主动发展得以加强,数学能力得以提高。有条件的话多采用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5.“统一”和 “自由”相结合性。由于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有时含有隐性的特征,如果放任自由,活动内容就得不到监控,例如测旗杆高度,如果没有统一参照物,没有规定的测量目标,那么他所测的物体长、宽无法说明他到底有没有实践,也无法一一证明他们的答案准确与否,所以有时活动内容必须统一。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及方式,对于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数学教师学习、领会、应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具体体现。因此,实践活动在学校育人过程中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开设实践活动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 “全面发展,各有所长”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猜你喜欢

活动课内容活动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主要内容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