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职畜牧教学中的应用

2016-06-21龙俊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应用

龙俊海

【摘要】在畜牧专业课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就此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中职畜牧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S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12-01

一、前言

多媒体教学是使用计算机光盘、录像带、幻灯片等多媒体手段开展的教学活动。我国多媒体技术在畜牧教学中应用起步较晚,大部分中职学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接触,近几年才广泛应用的。我校几年来推广多媒体教学,笔者对在畜牧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和总结,现简述如下。

二、图文并茂, 动静结合, 增强直观性

家畜病理学教学内容,理论性和抽象性很强,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病理学从形态学描述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如果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学难免会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多媒体教学采用动态图像、静态图像结合,文字和语言结合, 增强直观性,使病理学教学不再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解大叶性肺炎时,把大叶性肺炎的标本图像和镜下特点展示给学生,图旁附上文字,使教师的讲解更直观,学生易理解。根据现场的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进行练习,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牛蹄修护》时,我利用多媒体电脑播放了几个不同类型牛跛行的视频,让学生分别判断哪是病肢和病蹄发生病变的部位。学生真切感觉到了牛蹄病检查方法的价值,所以对于练习很有兴趣。再例如:血栓的形成、栓塞等病理变化单纯靠图片难以理解,我们利用多媒体动画这些动态素材,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课的重点和难点易突破。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加大信息量, 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可在单位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在保证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如:病理学是兽医基础学和兽医临床之间的桥梁,它以兽医解剖学、细胞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为基础,学生在学习时要大量获取上述课程资料,多媒体教学可以即时调出所需图片、动画、视频及文字内容,大大减少了板书时间。由于教学时间充足, 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同时,引入更多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知识通融与迁移能力。

四、结合实践,拓展课堂时空

多媒体技术可以随时采集信息服务教学,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弥补书本知识有限的不足。比如在讲“禽流感”一节内容时,可结合2009 年流行的甲型H1N1 流感进行讲解,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上采集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甲型H1N1 流感、禽流感、普通流感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其发病规律、发病机理和发病特征,并且掌握防治措施。对于多数中等职业学校而言,畜牧实验全部开设是比较困难的,多媒体演示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在显微镜的操作中“观察鸡血涂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弄破盖玻片、气泡太多、压碎临时装片等操作失误,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我们可以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事先掌握熟悉这个实验中的要点,提示容易失误的地方,纠正错误的操作,这样在做实验的时候就会减少上述现象的出现,减少材料的浪费,节约实验资源。

五、发挥多媒体作用、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追求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零距离对接、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零距离对接,教学过程本身呈现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征。现阶段,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零距离对接尚有难度,但是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零距离对接却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得以实现。那些来自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如青贮饲料的加工贮存等,既有固定的工作步骤,还有隐含其中的操作规范,仅用语言是难以讲清的。这类内容的教学,我采用视频课件,把真实的工作情境在课堂上直观展现出来,然后进行精讲和讨论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领悟,效果很好。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多媒体电脑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牛的人工授精技术》,牛的受精原理、冷冻精液的制作程序、液氮罐的使用方法等内容,借助图片和视频的帮助,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的学习直观形象,比传统教学的“空手‘道”方法的教学效率高多了。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如果让它代替教师的组织、引导和讲解,那就是喧宾夺主。有的教师看到一段视频非常适合教学需要,就以视频的播放代替教师教学,结果学生看过之后收获不大,和教师的预想相差很远。不要觉得奇怪,对于这种现象心理学上早有相关研究。心理学研究表明,被动接受式的观看屏幕时间过长,大脑活动会减慢,思维活动受到抑制,记忆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减弱。所以在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应该采取小步子、快节奏的教学策略,把教学内容分解为相互联系、相对独立的部分,每个部分提出需要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问题,让学生的观看、讨论与教师的讲解、激励相互激荡,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途径的反复强化,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六、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职学生具有好动手、爱提问、喜欢看图的特点,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的时候,先逐个播放每个过程减数分裂的动画演示,把学生带进了细胞分裂的微观世界,每个一画面都能使学生得到鲜明的感知印象,通过演示动画—谈话—精讲—板书相结合,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然后,再连续播放以上动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完整精子形成的连续变化过程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每个生殖细胞中都获得了一整套控制该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然后,通过提问请学生认真观察考虑“产生的四个精子细胞是否完全相同”,引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结束语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只有摆正学生——教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合理使用多媒体,才能真正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霍彦芳.谈多媒体与畜牧教学的整合,中国校外教育, 2015/22

[2]辛爱凤.谈合理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畜牧兽医教学效果,科技视界, 2015/03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应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活学活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